检索条件

与 “卓尼县” 相关
共 733 条 15 / 49
21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由于人类生息繁衍的历史悠久,古代道路的发展也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境内即有临洮县郡的行政建置,与中原自然也就有了道路的联系。其时以县郡治所为中心,东与岷、宕、文诸州;北与陇西、河州;西与漒川、河源;南与松、茂、芳、叠等州间均有道路相通...
21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干流洮河自西向东纵贯县境,又有车巴河、卡车河、大峪河、纳浪河、新堡河、冶木河等大小支流近30条,形成了各条道路上的天然障碍。在此地聚居历史悠久的各族人民,出于生产、生活上相互交往、流通的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
21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道路建设的大规模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建国初,首先致力于古近代人行便道、驮道的拓展、整修,沟通了县、区、乡、村间的全木大车通道。这些大车道后来不仅成为县乡公路的前基,还为当时的县乡交通运输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截止1956年底,县境内的大车道几乎全部得到了整修和拓展,这些四通八达的大车道,为当时的城乡生产建设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县乡交通运输业立下了功勋。
21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穿越卓尼县境唯一的干线公路即岷(县)、合(作)公路,也是县境内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公路。岷合公路原称岷(县)、夏(河)公路,是从岷县香房崖起,经新城、卓尼(支线)、旧城、合作(支线)至夏河的公路,全长264公里,是由民国甘肃省政府投资征工兴建,...
21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县县乡公路的建设始于1953年。当地人民政府以“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的主导思想,采取“民工建勤”、“民办公助”、“以工代赈”的方式,动员全县各族人民,大搞县乡公路建设,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本地千百年来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截止19...
21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截止1990年底,卓尼县境所有林区乡镇及大部分村庄,洮局所属林场及工段均有公路相通,全长368公里,有大中型桥梁13座。洮河林业局历年在林区公路桥梁建设上的累计直接投资就达812万元。
21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境内由于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建桥历史悠久。有名的伸臂木桥,就是由古代的吐谷浑民族创建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县乡公路,林区便道公路的拓展,各类大中型永久半永久性的公路桥梁也随之建成。许多人行渡口也由原始过渡工具改造为永久性的钢索吊桥。当地...
21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卓尼地处高寒,阴湿多雨,水患成灾,加之境内县乡公路修筑标准低,道路养护亦成为当地交通方面的重要环节。县乡、林区公路在采取了集体承包与个人养护责任制相结合,专业养护与民工建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法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2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对卓尼县的藏医药、卫生医疗机构、医疗、防疫、医药、医疗制度的相关介绍。
22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对卓尼县的藏医、藏药、藏医医疗机构简介的相关介绍。
22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医药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藏医对疾病的诊断强调正确的方法和方向,通常用病性、病状诊断法,但最基本的诊断手段为望诊、切诊、问诊和尿诊。切脉、望舌是藏医常用的诊法。
22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藏药主要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水火制品等种类,经精心配制而成。
22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多卓尼县的藏医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卓尼县中医藏医医院、麻路卫生院藏医门诊部的简介。
22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对卓尼县的卫生管理机构、医疗机构、防疫机构的相关介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