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利津县” 相关
共 2469 条 29 / 165
421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1981年以前,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县人民政府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的职能。1983年1月起,依法建立利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人大常委会)。
422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改进议案办理方式,实行会前收集整理,“一府两院”会议期间直接处理答复,会议期间无法答复的,会后督办。每年年底,县人大常委会举行常委会议,就年度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专门听取县政府办理情况汇报。县政府对重要...
423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代表选举, 代表资格审查,代表联系, 代表活动(评先树优,民主评议)。
424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干部任免与监督。
425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选民资格,选举制度。
426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章分为四节分别是:第一节利津县人民政府,第二节施政方式,第三节施政辑要,第四节基层政权。
427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分为利津县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历届县长、副县长。
428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政府职能,领导职责, 工作制度,主要会议形式(县政府全体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 ,县政府专题会议)会议制度。
429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重要政令( 财政方面,劳动人事方面 ,城镇建设方面, 土地管理方面 ,经济建设方面 ,企业改革方面 ,减负方面 , 行政执法方面 ,医疗卫生方面 ,民政方面 ),重大政事(滩涂开发,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县乡机构改革)。
430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1984年8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各乡镇相继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正式建立乡镇政府。其人员编制为:乡镇设乡镇长、副乡镇长和分管民政、司法、财政、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生产建设等项工作的干部,计17-...
431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章描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利津县委员会从1984年成立到2002年先后召开5届19次会议。县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和团结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土等各界委员,通过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提交议案,视察调查...
432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委员构成,历届政协委员会会议( 政协第一届利津县委员会,政协第二届利津县委员会,政协第三届利津县委员会, 政协第四届利津县委员会政协第五届利津县委员会)。
433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政协利津县常务委员会是政协利津县委员会的常设机关,主持政协日常工作,召集并主持政协委员会会议。
434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本节描述了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列席人民代表会议,办理提案,调查视察 民主监督。
435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 类型: 正文
县政协通过走访、慰问、接待、召开座谈会、中秋茶话会等形式,开展海内外联谊活动,宣传中共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先后接待回乡探亲、观光、旅游的“三胞”(港、澳、台同胞)175人次,走访政协委员1500人次,分别到上海、江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