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内丘县” 相关
共 4354 条 50 / 291
736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牛流感。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低。无特效预防措施(疫苗)。注意防暑、隔离、消毒,消灭吸血昆虫,封锁疫区,加强饲养管理。
737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羊布氏杆菌病。该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慢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生殖系统,使病畜发生传染性流产,该病广泛分布于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搞好隔离,消毒,注射疫苗,淘汰病畜并作无害化...
738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马鼻疽。主要传染马属家畜,如马、骡、驴等。它是由鼻疽杆菌引起,流行较快,多呈暴发式散发,如防治不力,可转为长期缓慢的地方流行疫病,被列为二类传染病。加强防、检,一般每年春、秋各一次,发现病畜进行隔离和药物治疗。
739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牛肺病。该病主要感染牛。临床上多为急性型,死亡率达100%。属一类传染病。防治措施: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1959年散发,共计有310头牛发病,全部死亡。后处理同群畜270头。20世纪80年代后该病已经消灭。
740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马腺疫。该病主要感染马属性动物,有一定的传染性。多在春、秋两季发生,死亡率不高。一般用药物对症治疗很快能扑灭。1978—1980年,大孟村镇发生25匹;1982—1984年,白鹿角、城关发生10匹。该病没有发生过大面积流行。
741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马脑炎。该病主要感染马属动物,呈零星发生。它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程短,死亡率高。该病多见于6~10岁的马,主要在6-10月发病,该病在县内发生不多。用中、西药均可治疗。1979—1984年,城关、柳林感染10匹,死亡...
742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破伤风。该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多为散发型发生。它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主要通过伤口传染,传染性低,危害程度不高。该病如发现及时,药物治疗得当,死亡率低。1951-1980年,全县大牲畜零散发生296匹,死亡201匹。1981—...
743
禽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禽类疫病防治,包括鸡瘟、霍乱、马立克氏病、小雏鸡白痢病、鸡法氏襄病。
744
鸡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鸡瘟。是危害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按期进行防疫。
745
霍乱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霍乱。该病除感染鸡外,对鸭、鹅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由细菌引起。定期预防、消毒,用药物治疗。
746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马立克氏病。该病由马立克病毒引起,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747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小雏鸡白痢病。该病由沙门氏杆菌引起,感染雏鸡。发病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影响雏鸡成长的一大病害。定期预防、消毒,用药物治疗。
748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鸡法氏襄病。该病由法氏襄病毒引起,病传染发病快,对养鸡业的危害较大。加强环境消毒,用疫苗防疫。
749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从20世纪50年代到1994年畜禽疫病防治技术队伍概况。
750
知识出处: 内丘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内丘县内丘县域干旱缺水,形不成规模水产业。传统水生植物有芦苇等;20世纪50年代末始有水面人工养鱼。200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38公顷,水产品产量62吨,产值33万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