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兰州” 相关
共 525 条 2 / 35
16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团结公司东邻是坎离堂二益丹药店,无铺面,只是一座大门,门头砖墙上有长方形砖雕:高大劲挺的松树两侧,两匹梅花鹿相向而对,嘴中各衔一支灵芝草。悬挂“二益丹”木匾,由兴文社陈克勤书写。进门为四合院,蒋氏在院中制药、诊病、售药。二益丹是妇科良药,健...
17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王村玻璃彩画社。铺内左右墙面,挂满玻璃彩画镜框,后墙立着大布景框,王村五短身材,络腮胡子,穿着沾满五颜六色的蓝布长工作服,好似当今的迷彩服,拿着长柄刷子,像刷墙一样,涂涂抹抹,正在完成一幅小桥流水风景,这是为剧团或为照相馆制山水镜子(邓明摄...
18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秦腔剧团对面是银匠铺,字号“新园电刻”,这是兰州银匠权新园的铺面。抗战时,他率先引进在上海等大城市流行的电刻银盾工艺,独家生产银盾,用作奖品和礼品。先将铜料制成微型盾牌,面积约略有一本书大小,用电刻雕出花纹、花边、吉祥用语、奖项名称、上下款...
19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东邻大众市场的北门,依次为大众饭店、大众餐厅、鼓楼南北口。大众餐厅原为关帝庙,元代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创建。大门悬挂清人鲍宗儒撰书的楹联曰: “秉烛岂因嫌,此夜心中忆汉;释奸非报德,当日眼底无曹。
20
鼓楼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鼓楼位于张掖路与陇西路、隍庙巷十字中间,明代始建,道光十二年(1832年)陕甘总督杨遇春重修。1954年前后拓路,无文物保护意识,将鼓楼拆除,古城兰州又少一个地标性古建,令人遗憾。
21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鼓楼至辕门西栅子,明代称鼓楼东街。清初称侯府宅,或侯府街。侯府宅是由靖逆侯张勇的宅邸而得名的。
22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皋兰县文庙西邻一座官产大四合院,一院两进,一砖到顶,方砖铺地。
23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侯府宅街路北,兰州府城隍庙东临衙署,明代为肃藩淳化王府,明末被贺锦焚毁。康熙八年(1669年)建为甘肃布政使司署,简称藩署。
24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甘肃布政使署东有佛照楼,系晚清民初的高级旅馆。
25
辕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今中央广场正北,元代为兰州知州衙,洪武二年(1369年)兰州降为兰县,遂为知县衙。
26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中央广场南口到照壁之间为辕门街。时间推移到20世纪30年代,路西仍然是前清风貌,只不过衰败了几许。
27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明清,辕门东栅子至来煦门之间称东门街。来煦门为兰州城内城东城门,简称东门,故称此街为东门街。晚清称东大街,以地处辕门东面的大街而得名。
28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东内城门,俗称东大城门,明代前期称承恩门,盖当时尚未建筑东郭城,东城门遥对北京紫禁城,承受皇帝恩泽,故名承恩门。清代改称来煦门,以东升太阳送来温暖而得名,引申为迎来皇帝恩惠之意。
29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酒泉路,自宋元明清以来,逐渐演变为一条横贯兰州内城及南郭城的道路,1942年,全线命名为中正路,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名讳中正而得名。1949年10月21日,以兰州市人民政府第137号通告改名为人民路。1958年,以甘肃省酒泉市...
30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 类型: 正文
绸铺街是清代以来以绸缎布匹商铺而得名的繁华路段,位于酒泉路北段,自金石巷东口至大十字(今武都路十字)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