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克孜尔” 相关
共 77 条 3 / 6
31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克孜尔第100号窟左右壁佛说法图。每幅说法图都画在一个方格内,佛左右的人物减少,有的一边只有一人。左右人物的手中都拿着东西作出各种姿态,突出供养。
32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克孜尔第189号窟正壁佛说法图。佛坐在有形象的台座上,形象端正而无表情,左右人物都侧身面向佛像。
33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克孜尔新1号窟窟左甬道顶天相图有3条龙神,中间1条为黑白相间的花色,两边2条为黑绿相间的花色。3条龙并排,从云中探身而出。
34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克孜尔第8号窟窟绘有一身双头金翅鸟神,鸟神2头相背,缩翅观望。
35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克孜尔第38号窟窟顶就有紧那罗像。她面貌端正,又露出高耸的双乳,双手执彩带,作着舞蹈的姿态,嘴张得很大,似乎正在边舞边歌。
36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马木提•司拉木(1922~1968•8),维吾尔族,拜城县克孜尔乡人。40年代在克孜尔小学当勤杂工。民国34年(1945),“三区”民族军来克孜尔侦察敌情时,他积极提供情报。后来被拜城县警察局发现,将马木提•司拉木捆起来打得半死,赶出学校。...
37
知识出处: 龟兹石窟 | 类型: 正文
大像窟是中心柱形支提窟之特别高大者,其前室凿出摩崖露天大龛,龛内塑有10米以上高的大佛像,故称之为大像窟。
38
知识出处: 龟兹石窟 | 类型: 正文
《汉书·西域传》记载:宣帝时“乌孙公主遣女来至京师学鼓琴,汉遣侍郎乐奉送主女,过龟兹。龟兹前遣人至乌孙求公主女,未还。会女过龟兹。龟兹王留不遣,复使使报公主,主许之。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古乌孙在今伊犁河一带地方,乌孙公主的女儿弟史从长安...
39
知识出处: 龟兹石窟 | 类型: 正文
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继业自阶州(今甘肃武都)出塞西行,由西凉(今武威)、甘州、肃州、瓜州(今安西)、沙州(今敦煌)入伊吾、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渡大葱岭雪山(即兴都库什山)至印度。继业西行的路线和法显西行的路线有点相似,...
40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雕塑辑佚 | 类型: 正文
克孜尔石窟寺在拜城东约50公里,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的戈壁悬崖下,南临木札特河谷。这是新疆境内开凿最早(约在三世纪)、延续时间最长(下限可达十三世纪)的石窟寺之一。该窟寺的壁画和塑像,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北印度犍陀罗文化,中印度岌多文化,波斯萨...
41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杏是县内栽培较多,分布最广的水果,形成产品优势的有18个品种,其中最驰名的为龟兹白杏(亦称库车白杏),维吾尔名为阿克西米西。当地原种适应性较强,耐盐碱,抗干旱。
42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龟兹都城首见于《汉书·西域传》称:“龟兹王治延城”,但未说明位置。《魏书·西域传》称:“王都延城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魏书·西域传》久佚,后人抄自《北史》,而《北史》作于唐初。《水经注》称“故延城”,《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所作,在北魏时称...
43
知识出处: 龟兹石窟 | 类型: 示意图
44
知识出处: 龟兹石窟 | 类型: 示意图
45
知识出处: 龟兹石窟 | 类型: 示意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