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三亚市” 相关
共 8994 条 86 / 600
1276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熀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忠臣,他的父亲因拒绝剃发令被杀害,他随后投身义军抗清,但最终失败,后来隐居深山,不与清官和解,忠于南明。他是文武双全的人士,赋诗言志,题材涉及山居、守岁等。
1277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林缵统是一位清末具有现代改革思想的封建士人,曾参与“公车上书”和“保国会”等活动,坚持改革主张。退隐后亦致力于开发西沙群岛,病逝于万宁县。他的儿子林作霖也是开明知识分子,反对贪官汤葆棻后被杀害。
1278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海南崖州古城、番岭坡伊斯兰古墓群、盛德堂、还金寮等历史文化古迹,包括它们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知名故事等。
1279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崖州城古城池建筑历史,规模变化,城门设施和维修情况。
1280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回民聚居在海南省三亚市回辉、回新两村庄,海南岛沿海地区发现五座伊斯兰古墓群,其中以番岭坡古墓群最具代表性。墓地长约200米,宽约80米,现尚有坟60余座,墓穴前后各树一块珊瑚石刻墓碑,碑文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墓穴和墓碑风格基本相同...
1281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盛德堂是唐朝宰相裴度的十五世孙裴闻义的旧宅,后来成为裴氏族人的宗祠,现为明清古建筑风格,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诗文、对联。然而,岁月漫长,盛德堂大多已倾圮,当地文化部门正在筹备修复。
1282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崖州高山所人钟明夫妇在村边的茅棚卖水浆时,捡到一袋装满金子的钱袋。他们等待失主,终于还给了负责催收钱粮的小职员陈里胥,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钟明的子孙都考中了进士,受到当地人的羡慕。为了纪念钟明的美德,崖州知州唐镜沅建立了“还金寮”...
1283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寿”字碑原竖在同善堂内,后被埋在瓦砾之中,被三亚市文物普查队重新发现。政府于1984年拨款重建“御书亭”,将“寿”字碑移竖在亭中。1995年“寿”字碑再次迁至海山奇观风景区重竖。王亘是湖南湘乡人,因擅长绘画艺术,获得慈禧皇太后的...
1284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海南岛三亚市的文峰塔和迎旺塔两座古塔的历史、建筑特点和现状。其中,文峰塔建于1778年,高200多米,经历多次风雨依然保存完整,但在1981年被人炸毁。迎旺塔建于1851年,高约20米,底座周长13.2米,现倾斜并呈现剥蚀破崩迹象...
1285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崖州孔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儒学圣地,始建于宋代,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工作始于清同治十一年,庙院建筑模仿帝王宫殿格局,整座建筑物为清代风格,以柱梁构架为支撑,高阁宏丽,意欲烘托“圣人”高大之象征。现为三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86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宋驸马陈福仔墓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墓地位置和附近风景特色,陈福仔的身世和逃难经历,陈氏族人对驸马别名“五福驸马”的解释。
1287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涯海角”一词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心理内涵,包括南朝陈徐陵的《孝穆集》、唐朝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宋代张世南的《游宦见闻》等,还有“天涯海角”真正的地理位置在三亚市。文章还介绍了“天涯海角”作为旅游名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288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田独铁矿旧址的历史背景和日本侵略者残忍占领时期的劳工虐待、屠杀、死亡和集体埋葬,以及当地提醒后人不忘历史、振兴乡邦的态度。强调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1289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成语“天涯海角”的起源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该成语在三亚市具体代表的景点“天涯海角”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意义。
1290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连珠寨遗址、豪霸岭和玳瑁栏这三个地名与宋代崖州一位历史人物陈明甫的相关性,其中连珠寨是他筑的陆地栅寨,豪霸岭是他父亲的墓葬所在地,玳瑁栏是他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地方。文章还提到陈明甫是一位有经济头脑的地方领袖人物,他割据一方时,注重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