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15 条 311 / 668
4651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84年3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安西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文化馆东大厅按期召开。
465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安西报》是中共安西县委机关报。是1956年春县委根据农业互助合作社由初级社向高级社发展需要创办的。办报的宗旨主要是: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纲要的要求,加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展。
4653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7年6月,因党的整风运动开始,报纸停刊。《安西报》从创刊到结束,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它在社会 上留下了较深影响。
4654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8年8月1日,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即省政府),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决定将“兰州文化社”的28名演职人员下放安西县,组建秦腔剧团,归安西县管理。
4655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剧团成立后,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演出场地,当时暂用县委大礼堂。1959年3月。县委、县人委研究确定修建剧院。工程于4月开工,8月竣工,为砖土木结构。主体工程和附属建设(含800个长条板椅),县财政共拨款108949.38元。剧院座落在县城南大街...
465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1年4月甘肃省委通知,河西各县的剧团去新疆慰问演岀,时间为4月至11月。安西红旗剧团接受了这一政治任务后赴新疆乌苏县慰问演出。
465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2年9月,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克服经济困难,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实行精简机构、压缩人员。酒泉地委决定,将酒泉剧团与玉门剧团合并,命名为酒泉地区秦腔剧团一队,团址在酒泉;安西红旗剧团与敦煌剧团合并,命名为酒泉地区秦腔剧团...
465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中苏边境中和中蒙边境增派兵力,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为配合边境军事行动,中央从北京市向甘肃省派出了9支医疗队,因安西县距中蒙边境较近,被确定为派驻医疗队县之一。
465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9年12月,以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人员为主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了位于安西县河东乡的白银公司辉铜矿农场(现腰站子辉铜村),全队共28人,队长是女共产党员董继生护士,指导员是共产党员胡海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是在文革前毕业于大中专医学院校的,...
466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70年下半年,上级拨款在河东公社(河东乡政府)西侧路北正式为医疗队修建医院。1971年7月医院正式落成,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土木建筑平房结构。
4661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72年,安西县革委会正式发文将该医院命名为“安西县第二人民医院”,王士鳌任院长兼支部书记,胡海峰任副院长,董继生任团支部书记,党、政、工、团工作直属县上领导。
466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1980年10月下旬,由当时的县卫生局长张效贵等同志来医院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宣布了县政府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撤消安西第二人民医院的决定。
4663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清同治元年(1862),敦煌观察使者常钧书“安西定风碑”等具有很高历史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金石文物遗失,至今查无下落。
4664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文化事件
1985年2月成立文物股,组织了第二次全县文物普查。
4665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2000年4月9日,是安西县博物馆成立10周年的日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