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槐荫文史资料
蒙阴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三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历城文史资料 第一辑
罗庄区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第十辑
平阴名胜古迹
平阴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青岛文史资料 第五辑
河东文史 第一辑
崂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章丘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四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历城名胜古迹
德州文史
崂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州文史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即墨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安丘文史资料
李沧文史第四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
莒南文史资料
平邑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六辑
山东文史集粹
历城文史资料
黄岛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五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二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四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章丘老字号
文史资料第四辑
平阴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蒙阴文史资料第二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省章邱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资料第一辑
莒南县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城文史
蒙阴文史资料第三缉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市中文史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
长清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五)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平阴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历城文史资料
当代中国的山东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李沧文史 第四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五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德州文史
四方文史资料 第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章邱煤矿史料
济南政协史料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郯城文史资料第五辑
沂南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辑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德州文史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历城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长清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平阴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天桥文史资料选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
天桥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莱西文史资料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历城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六...
章丘铁匠文史资料
郯城县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郯城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集粹
長清文史资料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九辑
临沭文史资料
莱西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胶州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第五辑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德城文史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德州文史
历城文史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七辑
历城名人
平阴文史资料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黄岛文史资料第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济南文史资料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德城文史
青岛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临沂文史资料第五辑
胶南文史资料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李沧文史第四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
郯城文史资料 第七辑
德州文史
商河文史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城文史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商河文史
德州文史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二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
长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四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八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二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平邑县文史资料选辑
章丘民俗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德城文史
莒南文史资料第二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活跃在各条戦线上的政...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明水撷英
即墨文史资料第二辑
安丘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第二辑
章邱文史资料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历城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长清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辛氏三代
市中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山东平阴风物志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山东文史集粹工商经济...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
济阳县文史资料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历城文史资料
苍山文史资料
德州文史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即墨文史资料
青州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辛亥革命在山东
莒南县文史资料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莱西文史资料第七辑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595
/
4002
53911
秋天的雅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古人根据秋的特征,常以五行(水火木金土)中的“金”、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五方(东南西北中)中的“西”配秋,再以秋天的特色,形成秋的诸多雅称。 金天 按五行推演,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唐·王...
53912
木偶小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木偶小戏,德州人民又称“玩小戏的”,“耍人的”。这种街头文艺、简而易行,大街小巷,凡居民区任何空闲地方都可演出,全部道具家当,只需一人,一条扁担挑着即可。一头是木架布制的小型戏台(长宽各约1米、高约80公分,支起来形似小庙),戏台下部四周,...
53913
假二人摔跤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假二人摔跤,实为一人表演,故冠“假”字。一对半截假人,其上身骨架为木制,头戴假面具,外罩蓝布或青布大褂,假人两面对相,两臂相搭连,做摔跤状,肥大的大褂内,纱系人套裤、布靴子。表演时,艺人将假人木架用皮条系腰中背后面,钻入大褂内,双脚穿上一假...
53914
变戏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气候、水文
“民间戏法”与“现代魔术”不同。魔术多是在剧场舞台上表演,观众距离远,并且常借助于幕布,灯光、电子道具……等,艺技逼真,而民间戏法则在街头撂摊,没有任何遮蔽,前后左右都是观众,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全凭艺人手疾眼快,技艺巧妙,干净利落,不露破...
53915
玩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艺人手牵猴子,小叭儿狗,背着简单道具,在庙会、市场、街头撂场,表演时艺人一手敲锣,一手牵着猴子,还拿着小鞭子(猴子性野,淘气好动,但最怕鞭子)。猴子和小叭儿狗,是从小训练,它懂主人的话,艺人叫它们干啥,它就干啥。如:猴子攀杠子、翻跟斗、戴假...
53916
拉洋片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拉洋片”,又称“西洋镜”。这种街头文艺,历史较短,产生于清末民初。德州拉洋片始于三四十年代,他们在药王庙会和城隍庙市场西跨院演出。所谓洋片,是把彩印的画片、镶在大镜框内,再吊置在大木箱里,由绳拉动起落,大木箱由四腿支撑,木箱正面有三至四个...
53917
卖狗皮膏药大力丸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卖狗皮膏药大力丸的艺人,多在庙会、市场和宽敞的街头设摊。地上铺块布片,布片上放一木匣,匣内放着膏药和丸药,摊上扔着几件古代武器。如:花枪、单刀、钢叉、三节棍等。开场时艺人并不谈卖药,而是练把式、耍枪、耍刀,当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时,便停止练武,...
53918
打拳卖艺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打拳卖艺,此行艺人大多在庙会、市场一角,宽敞街头撂场,场地上摆有单刀、花枪、宝剑、三节棍、七节鞭……等古代武器。开场时先练上套拳脚,如:张飞蹁马、苏秦背剑、夜叉探海、鹞子翻身……观众围拢来,收住拳脚,双手抱拳,开始说话:方才有位先生问道,你...
53919
数来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数来宝”又叫“敲牛排的”,虽然以乞讨为生,并不能算为乞丐。一、要钱不要食物。二、学有丰富通俗的民俗知识,凭借灵牙利齿,即兴表演的说唱本领,赢得人们施舍,所以应归入街头艺人之列。这种艺人肩头背个装钱的布褡子,双手拿着两把牛胯骨(行称合扇),...
53920
唱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这种艺人,大多一老一小,老者为男性(也有盲人),小者为姑娘。老人肩头背一布褡子,手拿一把胡琴,拉的非常娴熟,音调悦耳。小姑娘嗓音圆润而带有稚气,他们在商号店铺门前唱上段,给一二角钱便走。或在宽敞街头撂场,围观的人多,唱一段,要一次钱。有时遇...
53921
吹糖人和化糖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艺术
吹糖人的艺人挑一付担子,前头木箱内置一火盆(燃木炭),火盆上一把铁勺、勺内是糖稀(民间作坊用麦芽做的糖料)。木箱上方用两根木板条,钉一木架,木架钉一横板,板上穿有许多小孔,木箱侧面挂一布袋,袋内装着细芦苇杆、木箱另一侧挂一面铜锣。担子后头小...
53922
包公论冗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宋庆历8年(公元1048年)包公由河北转运使升为三司户部副使,主要掌管天下的户籍、赋税等,他根据北宋当时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文武官员数量剧增,国家财政和民力窘乏,向宋仁宗上疏《论冗官财用等》。 他在奏疏中指出:在真宗景德、祥符年间,文武官员总...
53923
第一张人民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1948年12月1日,我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金字第4号”布告。主要内容是,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迎接全国解放,山东省政府和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特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业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中国...
53924
光阴何以称“寸”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什么把“光阴”称作“寸”呢? 原来,古时人们用“晷”来测算时间,在圆形石板上刻上表明时间的度数,圆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影由长而短,又由短而长地映在度数上,即标示着时间。“寸阴”,即阴影缩短...
53925
“千金”原指男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现代汉语中的“千金”是指对女孩子的爱称。而它最早却是对男子的称呼。据《南史·谢诎传》记载,安徽当涂的谢诎,十岁时就能文善诗,被人称为神童。其父谢庄对他十分钟爱,称之为“吾家千金”。从此,不少父母对特别喜爱的儿子都称为“千金”。 把女子称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