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594 / 4002
53896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其他
一周年:纸婚 二周年:棉婚 三周年:皮婚 四周年:花果婚 五周年:木婚 六周年:糖婚 七周年:毛婚八周年:铜婚 九周年:陶婚 十周年:锡婚 十一周年:钢婚十二周年:丝婚 十三周年:花边婚 十四周年:象牙婚十五周年:水晶...
53897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乌龟,现代成了骂人话,名声相当不佳。但是,从古时到唐代,或许还要更晚一点的时候,乌龟在人们概念中是吉祥的东西,它有着好名声。一是乌龟长寿,寿命可达百岁以上;二是古代以龟壳为货币,龟是财宝的象征;三是龟壳是占卜的工具,又是记载文字的工具,是人...
53898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过去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在老人生前即把寿衣寿木等准备齐全。待老人病危时,给他穿上寿衣,抬在灵床上,停在正房中间。灵床上铺一绣莲花图案的黄色褥子,身上盖一床绣有八仙图案的被单。条件差的贫穷人家也要铺一床黄色褥子,盖一床兰色被单。病人倒头(咽...
53899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把死亡人的尸体装进棺木里谓之“入殓”。 入殓时间不统一。棺木早已准备好的,一般在死亡的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入殓,如有亲人在外地,则要等他们赶回来看一看遗容再入殓。临时准备棺木的也要“赶热活”,必须在送三以前入殓。 入殓习俗:首先将由七家灶膛...
53900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人死后第三天要举行送三仪式(送三也叫接三,伴宿、伴座、送盘缠)。富有之家在这一天主要进行开吊、诵经、送三等项仪式,贫穷之家只举行送三仪式。 丧家要在停放棺木的屋门前搭一灵棚,挂一帐幔或竹帘,将灵前供案移至灵棚内,供案上摆荤素菜类五碗,馒头两...
53901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送三以后,普通人家就安排出殡了。出殡日期一般在老人死后的第五天或第七天,而富有人家还要请堪舆大宾(俗称风水先生)选好“风水地”才能出殡。在此期间还要进行烧七仪式。 据迷信传说,“阴曹地府”设有十殿阎君,是专门审理死者灵魂的神,行善者升“天堂...
53902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旧社会有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后世儿孙们的富贵兴衰与祖茔的风水好坏有关。因此在老人亡故后,也要请风水先生择一风水“宝地”将已故老人安葬,这一过程谓之点穴。 旧社会一般人家都有自己的祖茔,俗称坟地。风水先生只要在祖茔内按照昭穆排列形式,或携子抱孙...
53903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民俗
发引是丧葬习俗中最繁琐的仪式。有的进行三天,即:成主、家祭一天,开灵候吊一天,发引安葬一天。有的分两天进行,即:成主、家祭一天;候吊、发引一天。一般人家只用一天,即候吊、发引。富有人家多在候吊这一天邀请和尚或道士念诵经文。 灵柩发引前,孝子...
53904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人才有高低之分,也有真伪之别,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甄别人才,是领导者的职责,也是一门领导艺术。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奚向晋侯告老请退,晋侯问他由谁来继承其职位,祁奚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晋武帝下诏征求良将,谢安推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唐中宗时武则天命...
53905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刘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两人在隆中对话的故事,千年传为美谈。近日,我国著名史学家史式教授考证指出:刘备并未“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最早出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此外,“正史”《三国志》中《蜀志》卷五也有类似的记载。与此相反,三...
53906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明朝对联大师解缙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的蒲属草本植物,桃与葡萄属木本植物。下联的梅于冬末春初开花,桂和玫瑰于夏秋时节开花,可谓对得奇巧,又充满美感。 古代有关天象知识的妙联有:“新月...
53907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乾隆九年二十七日乾隆皇帝赐给孔府作为行辈的三十个字,现仍张贴在山东曲阜孔府的诗礼堂,这三十字从孔氏第五十六代排起分别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全国孔氏族谱就是根据这三十字排下来的。后来孔子第...
53908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在政治上,古人视“右”为上,视“左”为下,唐代称贵族为“右族”,称帝王的亲戚为“右戚”,而被贬谪降职的人,便称为“左迁”。在清代以前,凡朝官班次皆以文职者左,武职居右,故称武官为“右列”。 在军事上,则视“左”为大、为正,“右”为小、为副。...
53909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北京天安门,早已成为新中国的标志与象征。天安门是谁设计的呢?是我国明代杰出建筑大师荆祥。他出生在江苏吴县香山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匠家里。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朝皇帝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授权他设计并负责营建宫殿建筑群。明永乐十五年(141...
53910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传说、奇闻
“花翎”,即孔雀翎,是清代特有的冠饰,用于昭明等级和赏赐军功。因此,如果某位官员被摘去花翎,那就是非同一般的惩处了。 追根溯源,花翎来源于明代的靛染天鹅翎。据清·吴振犇《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二考证:“前明江彬承日红笠(日红笠即遮阳帽)之上,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