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493 / 4093
738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有本地白鹅、灰鹅和狮头鹅3种。
738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太和、傅坊、白舍、波罗、西溪等乡有较多饲养,全县约2000余只。
7383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零散饲养,以食青菜和青草为主。
7384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散养为主,自由觅食为主,清晨开笼,旁晚关笼,喂以适量精饲料。近10年来,农村出现一些养鸡专业户,采取圈养或笼养的方式,喂以混合饲料和青菜等饲料,这种喂养方式均选用优良鸡种,生长快,产蛋多,有发展趋势。
7385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县城附近历来有少数人养蜂,所产的桔花蜜是蜂蜜中的上品。建国前,养的均为土蜂,产蜜很少。建国后引进意大利蜂,产蜜量增加很多,1971年养蜂64箱,产蜜280公斤,1973年养蜂259箱,产蜜3700公斤,1986年养蜂384箱,产蜜513...
7386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疫病种类牛病传染病有:牛瘟、牛炭疽、口啼疫(五号病)、牛出血性败血症、流感、传染性肠炎、李氏杆菌病等。1983年春,连续发生两次病毒引起的大批耕牛死亡事故。县及时成立防治牲畜五号病办公室,各公社均成立防治五号病领导小组,采取隔离治疗,活埋、...
7387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猪病传染病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喘气病、仔猪副伤寒、仔猪白痢、猪链球菌、猪流感、传染性肠胃炎等。
7388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曾于民国25年设置家畜防疫所,但形同虚设。疫病发生时,只靠民间兽医和阉割人员用土法偏方治疗,收效甚微,常出现整户整村鸡、猪瘟光。建国后,人民政府逐步建立和健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1951年成立南丰兽医站和家畜防疫队,配有专职兽医干部2名,...
7389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对畜禽疫病的防治,始终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1955年5月30日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从1955年开始对猪瘟、猪肺疫、猪丹毒3种主要传染病进行春秋两季防疫注射。1960年以后对鸡进行新城Ⅰ系、Ⅱ系疫苗注射,效果也很明显。由于畜禽流...
7390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水面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农民历来有养殖家鱼习惯,是农家一项主要家庭副业。水面南丰水系属长江流域抚河水系。建国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其中鲤科38种,鳅科5种,〓科3种,胡子鲶科、〓科、鲡鱼科各2种,其余6各科各只有1种。草、鲢、鳙、青、鲤...
739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水面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农民历来有养殖家鱼习惯,是农家一项主要家庭副业。表16—4 1987年养殖水面一览单位:亩鱼类据1981年水产资源调查,全县鱼类共有58种,分鲤形目、鏘形目、合鳃目、鳗鲡目、鳢形目、鲶形目、鲈形目7个目,鲤科、鳅...
7392
水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丰水系属长江流域抚河水系。建国后,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据1981年全县水产资源调查,全县共有水面144755亩,其中天然水面123851亩;池塘15431口,水面11964亩;中小型水库56座,最大水面8940亩。1981年全县养殖水面13...
7393
鱼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1981年水产资源调查,全县鱼类共有58种,分鲤形目、鏘形目、合鳃目、鳗鲡目、鳢形目、鲶形目、鲈形目7个目,鲤科、鳅科、鳉科、合鳃科、鳗鲡科、鳢科、鲶科、胡子鲶科、鲍科、鱼旨科、鲡鱼科、攀鲈科12个科。其中鲤科38种,鳅科5种,〓科3种,...
7394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人工养鱼是农民一项主要副业,但放养不多,自然繁衍的鱼类占多数。建国后,人工养鱼逐步取代自然繁殖,建立鱼种繁殖场,实行科学放养,增加水库养鱼,引进新鱼种,养鱼业得到稳定发展。鱼病防治鱼的主要病害有病毒性出血病,细菌引起的赤皮病、烂鳃病...
7395
鱼苗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每年春夏之交,朝仙、耀里、白舍、鄱阳、游军、富溪、梓和、洽湾、古城、九源、上井、水北、石邮、前山、封家等地有100多名有经验的农民联袂赴九江做鱼苗生意,每人采购2~3担水花鱼苗,鱼苗运回后,放养在消过毒、排灌方便的鱼塘中,经过一年精心喂养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