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475 / 4093
711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赤卫军由苏维埃政区青壮年自愿参加组成。县、区苏维埃政府设司令部,县委、区委指派1名常委为赤卫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南丰自1929年6月16日共产党员陈富生回到黄龙坑组建第一支赤卫军后,各苏维埃政区、乡均有赤卫军组织。模范营的连队建立中共支部,...
711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大队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第四八三团第一营解放南丰县城。同年10月,以该营39名干部、战士为骨干,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丰县大队,共400余人,驻县城西门转角,下辖8个区中(小)队和1个直属连。县大队隶属抚...
7113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第四八三团第一营解放南丰县城。同年10月,以该营39名干部、战士为骨干,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丰县大队,共400余人,驻县城西门转角,下辖8个区中(小)队和1个直属连。大队设大队长、副政委...
7114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5月1日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丰县大队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丰县人民武装部,隶属抚州军区,负责全县民兵的组织、训练和兵员征集工作。县人武部设部长、副部长,由县委书记兼任政治委员,内设政工、军事2个股,下辖8个区武装部,每区设部长、助理...
7115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10月,创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南丰县中队,连级建制。隶属于抚州地区公安大队。1955年7月改称南丰县人民武装警察中队,辖3个班。担负执勤与看守任务。1966年8月1日县武警中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丰县中队,划归县武装部领导。1975...
7116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四十年巡抚胡松奏革抚建守备司,改设参将府于南丰,号称东营,统率抚建浙兵3000人,设参将1人,中军把总1人。四十四年,建参将营于城东大坪嵊,隆庆五年知县郑秉厚请求撤去。巡抚杨成遂于万历二年奏裁南丰参将,次年营废。铺司兵清乾隆二年设总铺...
7117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四十年巡抚胡松奏革抚建守备司,改设参将府于南丰,号称东营,统率抚建浙兵3000人,设参将1人,中军把总1人。四十四年,建参将营于城东大坪嵊,隆庆五年知县郑秉厚请求撤去。巡抚杨成遂于万历二年奏裁南丰参将,次年营废。
7118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乾隆二年设总铺1人,铺司兵29名,分驻在3路11铺。十九年分遣驻防南丰千总1员,协防外委1员,马步战兵90名,分驻于5个陆汛,4个水汛。
7119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咸丰六年,清军守城外委把总郭树英率官兵200余人,驻防南丰。
7120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2年11月,进驻南丰的国民党军以第八师之二十二旅驻县城北门,第二十三旅驻西门外,一团驻市山,第二十四旅驻瑶浦;第二十三师之两团驻桥背,两团驻东门。
7121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2年,以陈漫远政委统率之红军独立第四师及以师长龙普林统率之南广独立师,先后集结南丰境内,阻击国民党军第八师、第二十四师,取得丰硕成果,保证了主力红军安全转移。
7122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4年国民党军陈诚以第三纵队千余人驻县与民工一道抢修南(丰)建(宁)公路。
7123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7年国民党军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张钫部,由河南进驻抚州,下辖3个师,分驻南城、南丰公路沿线,翌年即移防江苏。
7124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8年由安徽撤退来南丰,驻县城北郊天心堂,院长黄维周。该院系收容治疗从前线转移的伤病兵员,设简易病床千余张。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迁离。
7125
知识出处: 南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9年秋迁来南丰市山贯巢村,后又迁至官塘村,所长彭寿率技术管理官佐和60余名工人,担负第三战区抗日部队军械修理任务。1942年日军侵占南城后,迁往宁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