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442 / 4093
661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妇女分娩由民间接生婆接生,剪刀、垫单任意取用,无消毒,产妇、婴儿多受感染。倘遇难产,接生婆束手无策,主家求助菩萨、神明,烧纸许愿,还有在门边摔瓦罐,取其声响助产的。七天为婴儿沐浴称“汤朝”,亲友送贺礼谓之“汤饼之敬”。汤朝、满月宾客均为...
661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未生育男丁的家庭,收同族子弟为子,并立“继书”谓之“过继”。以异姓孩子过继的人较少,且不许列入家谱。 两兄弟仅有一子,定该子为两房共有,日后生孙,以其一继另房宗绪,称为“双祧”。 以子女拜他人为契父、契娘,往来亦如亲戚,为“认干亲”,农村较...
661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长辈过位(逝世),弥留之际有亲子女待奉床前,谓得子女“送终”。死者咽气,于床前焚化纸扎“魂轿”、纸钱,送其“上路”。随即向主要亲戚“报亡”。死者须面罩丝绵,体盖红被单,胸置明镜,足蹬米斗,头边伴置同时点燃七根灯芯的“七星灯”。将死者遗体从内...
661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丧事俗称“白喜事”,丧礼简繁,视家境而定。长辈过位(逝世),弥留之际有亲子女待奉床前,谓得子女“送终”。死者咽气,于床前焚化纸扎“魂轿”、纸钱,送其“上路”。随即向主要亲戚“报亡”。将死者遗体从内室移至厅堂停放为“享堂”。寿衣挂摆于衣架上,...
6620
送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长辈过位(逝世),弥留之际有亲子女待奉床前,谓得子女“送终”。死者咽气,于床前焚化纸扎“魂轿”、纸钱,送其“上路”。随即向主要亲戚“报亡”。次日,请“堂人”(土工)为死者抹身净体(女性由近亲女眷办理),整容、更衣,将遗体“打出”移放孝堂中央...
6621
享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将死者遗体从内室移至厅堂停放为“享堂”。
6622
孝堂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布置肃穆,白色孝幛满堂,堂幕正中缀“奠”字,左悬条幅一块,上书“显考(妣)×公(母)×府君(孺人或太孺人)享年×十有×”字样。寿衣挂摆于衣架上,香案横列于衣架前,灵牌竖立案上。点香,焚纸,燃长明灯,三餐敬饭奉茶于灵牌前。
6623
装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即遗体入棺。一般尽快进行,也有因择日而停尸数日的。装殓时,孝男孝女随侍在侧,亲视入殓。生辰相克者回避。遗体以丝绵裹扎,或全身或四肢,并以金银少许含放死者口中,称“纳福”。死者如属母系,孝男孝媳及女儿须在遗体入棺前,跪地为死者梳发三下,以表最...
6624
出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般随出随葬,但亦有因山向、时辰不吉利等原因而停柩于寮的。出殡时灵柩上覆盖红毯,上放雄鸡一只,由八人承杠共抬,另有专人沿途撒纸钱,吹打(唢呐)开路;孝子手握哭丧杖(俗称“骨杖柴”),扶柩而行;送葬宾客随后。至第一个十字路口或水口(村口),停...
6625
路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凡灵柩途经亲友门前,亲友应设香案于外祭祀,以示礼节。
6626
下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灵柩葬入墓穴称“下殚”。下殚时,须将写有死者姓名及生卒年月日时的墓券砖俗称(“地券砖”)连同凉罂罐(即皈依瓶,内盛谷米、茶叶等)随棺入穴。墓葬三日,孝子为墓培土“圆坟”。
6627
七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出殡后,家中应摆设纸扎“灵屋”、香案,供奉灵位。四十九天之内供品不断,香火不绝。时值年节,须增祀三牲酒饭、香烛纸钱。“七七”届满,“荐祖”上堂,又称“升宗”。即按男昭女穆左右次序,将灵牌归入祖宗行列。同时于附近空场火化灵屋,丧事至此告毕。但...
662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封建礼尚未废,而文明丧礼则在中上层人士中风行一时,所遵礼仪新旧参半。改披麻带孝为佩黑纱袖,三鞠躬代三跪九叩,去“拖头”而胸佩白纸花,废道士念经为礼生读祭文。祭礼弃繁就简,由大宾(总司仪)、礼生主持,请灵位升宗时,以诗歌形式唱和,俗称...
662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倡行开追悼会对死者寄托哀思。以机关单位或个人名义送花圈、挽联、挽幛以示吊唁。追悼会规模因人而异。通常与死者生平贡献及身份有关,对烈士尤为隆重。追悼会布置肃穆而简单,正中素幔张挂遗像,上方悬“×××同志追悼会”横幅,由单位领导主持并宣...
663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追悼会布置肃穆而简单,正中素幔张挂遗像,上方悬“×××同志追悼会”横幅,由单位领导主持并宣读悼词,概述死者生平及应得评价。吊唁者静默致哀。外地发来唁信唁电,即当众宣读。死者家属致词答谢参加吊唁诸亲友。继而向遗体告别。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