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438 / 4093
655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城乡群众常用佐餐菜肴,以土产蔬菜为主,结合少量豆制品(如各种豆腐)、竹笋、菌类、田螺等。逢年过节或一般来客,则添上鱼虾、蛋类、猪肉;讲究人家也宰杀鸡鸭。菜肴均以炒煮为多,蒸、炸、凉拌较少。农村喜欢辣椒炒菜,平时佐餐菜肴中以辣味者居多。
655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婚丧寿诞或接待亲友贵客,酒席有常规菜谱。除常饭可以较随便凑足8-10样菜外,一般“正酒”均须八碗八碟或十碗八碟。八大碗或十大碗:海参、鱼膘、墨鱼、银鱼、三鲜、肚肺、猪脚、红烧肉、清炖鸡、红烧鱼等;也有的以白木耳汤或莲子汤替换某些菜的。如...
655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本县宴客或节日饮用酒浆,均为糯米酿成的米酒。一般用掺一次水进酒酿的“头酒”待客,自己喝“贰呃”(读n淹)。比较好的是农历10月间酿成的“十月生”,这种酒浓郁醇正,封口严密的可保存数年不变质。近数年城镇和少数农村请客逐渐以烧酒、啤酒及香槟...
655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旧时,除官家富户从蒸作店购买面粉(或米粉)制作的糕点甜食油果等作为茶点副食外,民间普通人家均以大米为原料制成各种点心。最主要的有“磨浆圆”、“炼饭圆”、糯糍、介糍等。至于米粉则为经常性的辅助主食。一般人家来客,可炒粉干招待;遇上寿诞,则备水...
656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传统的腌晒食品中,荤菜类主要是:盐腌猪肉、鸡、鹅、鱼,盐蛋、皮蛋、晒(或烤)干鱼(淡味),香肠等。素菜类有酸菜、冬瓜干、茄子干、豆角干、罗卜干、葫子干、苦瓜干、南瓜干、丝瓜干、木槿花干和各种草菇、野菇干等。解放后至今,农村群众及部分城镇居民...
656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衣服质料及款式旧社会,劳动群众衣着穿戴十分简朴粗劣。民国时期,城乡穷苦百姓均着家织棉布(土布)、“厂布”(市布)或自织粗糙夏布,颜色一般为本色(白色)、青(黑色)、“度蓝”(靛青)、“冻绿”和黄色等。衣服式样,上衣男式为对襟,也有少数...
656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旧社会,劳动群众衣着穿戴十分简朴粗劣。民国时期,城乡穷苦百姓均着家织棉布(土布)、“厂布”(市布)或自织粗糙夏布,颜色一般为本色(白色)、青(黑色)、“度蓝”(靛青)、“冻绿”和黄色等。衣服式样,上衣男式为对襟,也有少数年老者穿大襟。裤子均...
656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城镇妇女及中等以上人家穿鞋的较多。民国后期和解放初期,开始有较多人穿平口套鞋和胶底帆布面的力士鞋和球鞋。橡胶雨靴也以穿高统、半高统的为时髦。
6564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本县劳动群众白天下田或行短路均赤足,上山砍柴或挑担走远路才穿禾秆编织的草鞋,晚上上床前或作客才穿自制布面布底平口单鞋,冬天极少数人穿自制布面布底棉鞋。城镇妇女及中等以上人家穿鞋的较多。夏天城镇男人或小孩喜穿木屐。雨天大多数...
6565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本县劳动人民一年到头不穿袜子。少数老人或妇女冬天穿布袜或粗棉纱袜;城镇居民一般也在冬天才穿线袜,极少部分较富有妇女才穿丝光袜。建国后,穿袜子的才逐渐多起来,但也只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才穿。50年代至60年代,男女老少大都穿粗纱或细纱棉...
6566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本县农民中男的在冷天大都带黑色或深蓝色棉纱帽,女的用黑色绉巾扎头或带黑色宽布头箍。城镇居民帽子式样种类较多,上层人士戴呢质礼帽的居多;商人戴瓜皮帽,其他阶层戴鸭舌帽、尖顶绒花帽、“猴子”帽等,无一定规;孩童戴“狗头”帽、“...
656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本县民间佩饰用品,除少数有钱人家以黄金打制或金质镶玉石、珍珠等外,一般能勉强置备佩饰的,大都以白银或品级较低的白玉、碧玉制成。男性成年人只少数富裕的带金戒指,绝大部分人不戴佩饰。除生活贫困者外,女性备银质或玉质手镯和银戒指的较多,部...
656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宅基选择民间建房地基,选择平坦、干燥、土质坚实之处,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农村住宅,多依山傍水,地势居高临下,门对空旷田畴,房前屋后辟留开阔场地,以便养殖晾晒。屋顶易枯烂漏水,须经常修补更换。旧时,本县山区穷困户及入山垦荒栽树或培植香菇的山民...
656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建房地基,选择平坦、干燥、土质坚实之处,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农村住宅,多依山傍水,地势居高临下,门对空旷田畴,房前屋后辟留开阔场地,以便养殖晾晒。
657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至解放初,农村少数殷富人家建砖木结构两进以上厅堂的大屋,一般农户多筑造土墙或木架竹筋泥壁屋,也有架构茅草房的。主要建房种类及其特色大抵分如下几种: 茅屋:以木材或毛竹搭柱梁框架,以杉树皮或芦苇、稻草编苫盖顶,以荆条编壁或加泥浆拌草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