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421 / 4093
630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全县的文化教育卫生工作开展起来。苏区的文化教育方针是:提高广大工农群众文化和政治水平,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苏维埃建设事业服务。黎川县各区乡纷纷办起了列宁小学、业余夜校和工农识字班。8岁至15岁的劳苦工农的子女可以免费进...
630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黎川城失守 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加紧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使革命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与失败。1933年夏,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集中100万的兵力,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
630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加紧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使革命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与失败。这次“围剿”,国民党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方针,企图逐步压缩革命根据地,然后寻求红军主力决战。9月下旬,国民党军开始对...
630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黎川城失守前不久,闽赣省领导机关迁驻德胜关,中共黎川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则分别迁驻樟村、宏村。闽赣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根据地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围剿”斗争。其中发生在黎川县境域的主要战斗有洵口战斗、资福桥战斗、团村战斗等。黎川城失守...
630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3年7月16日,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发出了召开第一次全省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的通知,12月1日又发出了对全省选民工作的报告书,根据闽赣省革委的布置和要求,黎川县于12月上旬在宏村五里桥召开了第二次全县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县委书记方志纯在...
630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1933年9月始,黎川北部地区陆续被国民党政府军占领,12月宏村失守,中共黎川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迁至建宁县溪口。1934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为了统一领导黎川、泰宁、建宁三县交界地区的革命斗争,在建宁县溪口建立了中共黎南县...
630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闽赣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建立起来的一个省,它历经二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区域范围包括现属福建、江西两省的三明、南平、抚州、上饶、鹰潭5个地、市的21个县。闽赣省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北门户,是连接赣东北革命...
630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闽赣省是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以闽北、信(江)抚(河)、建(宁)黎(川)泰(宁)三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福建省属的宁(化)清(流)归(化)革命根据地划归闽赣省。因此,闽赣省先后由四块革命根据地所组成,全省设立...
630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闽赣省成立后,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立即抓紧配备干部。在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的关注下,省党、政、军主要干部很快得以配备。省委成立时,由顾作霖、邵式平、黄道、刘炳龙、刘邦华担任省委常委,肖劲光、方志纯等为为省委委员。顾作霖任省委书记,刘炳龙任组...
631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免遭敌人包围,肖劲光率部撤出城关,敌进占黎川城。10月6日,在黎川城东北面的洵口与敌吴奇伟师遭遇,闽赣军区武装配合红三军团作战。但是红三军团赶到向敌发起突击时,肖劲光却没有得到通知。他和二十师师长粟裕估计是主力赶到,即主动对敌攻击。最后将...
631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地方武装第一节地方军事机构及部队本县从宋绍兴年间建县初始,即设有县尉一员,主管全县治安事宜,但无常备专职兵员。又因县城多处与福建接壤,关隘通道甚多,便分别于宏村设同安寨,于石陂设石陂寨,后于元代将寨改为巡检司。同安巡检司初仍设宏村,明嘉靖三...
631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章地方武装第一节地方军事机构及部队本县从宋绍兴年间建县初始,即设有县尉一员,主管全县治安事宜,但无常备专职兵员。又因县城多处与福建接壤,关隘通道甚多,便分别于宏村设同安寨,于石陂设石陂寨,后于元代将寨改为巡检司。同安巡检司初仍设宏村,明...
631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从宋绍兴年间建县初始,即设有县尉一员,主管全县治安事宜,但无常备专职兵员。又因县城多处与福建接壤,关隘通道甚多,便分别于宏村设同安寨,于石陂设石陂寨,后于元代将寨改为巡检司。同安巡检司初仍设宏村,明嘉靖三十七年,改设樟村。明万历年间复建...
631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乡兵数额按各乡大小而定。乡兵有队伍组织而不设固定营垒,在当地训练,任务是防守和追捕来侵犯本地的敌人,但不得擅行调出外地执勤。元代乡兵仍仿效宋制。明代初,撤除乡兵建制。明正统十四年,按统一规定在各乡招募民间壮丁,由当地派官员率领操练,以供遇有...
631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于宋代建县时即设有乡兵,亦称民兵,选当地百姓中壮丁充任。乡兵数额按各乡大小而定。乡兵有队伍组织而不设固定营垒,在当地训练,任务是防守和追捕来侵犯本地的敌人,但不得擅行调出外地执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