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623 / 4002
54331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请来“老的”后,每家将一捆十余公斤重的谷草搬至街当中,然后由一好事者点燃,霎时火光冲天,照耀如同白昼,照庭之意大概寓此。同时儿童们竞相放鞭炮,小一点的则拿着点燃的滴滴筋穿梭似地跑,一部分老人则用木棍插上一个窝窝头在火上烤,说什么吃了这种窝头...
54332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除夕夜的零点,(即初一凌晨)全村渐渐地鞭炮声大作,各家都在自家院的香台子上摆上供品,俗称发码子,这时家庭主妇已将包子下好,盛上三个半碗亦做供品摆上。点上香烛,烧纸间由家长跪在那里,三拜大礼间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乞求上天为家中老人赐寿、保佑全...
54333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大年初一黎明前,各家中先自行中拜老,青少拜中、后开门由支份近及远的挨家挨户拜,即便是过去有些矛盾,此时也要捐弃前嫌,履行礼节,而且开头语总是某某(按辈份称)过年过得好啊!尽管昨晚曾在一起,也得照本宣科的寒喧一遍。拜年中自己家中人,长辈要给少...
54334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为候贵客日,新婚夫妇,甚至不少中年夫妇,双双为女方父母拜年去、女方父母这一日需让上坐予姑爷(右边椅子),酒菜亦为上乘以示对姑爷的厚爱,岳父母也从中尽享天伦之乐。
54335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开始走亲戚,一般是先走姥姥家或姑家、姨家。总之由近及远、有的要走到初七、八,不过此时已无好酒菜相待了,有人编了顺口溜道:走亲戚走到初七八,丝淖豆腐烂豆芽。
54336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俗称五祃日,比较讲究的人家这一天不串亲戚,亦不出远门。这一天也象初一那样:吃水饺大家团团圆圆在一起。
54337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十五:人们没有吃元霄的习惯,这一天仍然是吃水饺,白天高跷队踩街,每当外村高跷队来作表演时,村里几组锣鼓队在村头迎接,鞭炮齐鸣,很是隆重。在村头大场里做表演时,村上男女老少围个水泄不通十分热闹。从十四晚上始,各家门前都挂上灯笼,可谓“万家灯火...
54338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部分村庄有接闺女的惯例,将出嫁的闺女接到家中小住数日。解放前富裕人家雇的长工十六上工,由东家置酒款待以示慰劳。个别村庄将节日气氛延至二月二,至此大年便告一段落了。
54339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春节,俗称“年”。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各种除旧迎新的喜庆活动此时最为集中和活跃,年的种种习俗也得以充分体现。每年此时,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回家与亲人团聚,可见人们的这种文化心理根深蒂固。 旧时历城人所指的过年,并非是...
54340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腊月初八,历城民间有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相传释迦牟尼得牧女奶粥后,于腊八日“成道”,随后僧家便煮粥供佛,以示纪念,民间也纷纷效之。(腊八粥用江米、红豆、麦仁等煮熬制成)。人们除自己食用,有的还熬粥施众。腊八蒜是将洁白肥大的蒜瓣浸在贮醋...
54341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历城把这段时间称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此间,家家户户用新笤帚、新鸡毛掸子扫屋,从房壁到房樑,里里外外,将一年的陈尘珠网来一次大扫除,使屋里无纤尘,干干净净过年。因“尘”与“陈”字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迎新”...
54342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也叫“送灶”“辞灶”,民谚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早在先秦时代就把祭灶列为“五祭”之一。这天家家户户买灶糖(糖瓜)、蒸粘糕筹备祭祀灶王供品,送灶王爷上天。除供灶糖外,另有草一束、豆一盘,是为饲喂“灶王马”,让灶王骑上兼程而去,“上天言...
54343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春联古称“门贴”、“桃符”。据《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门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历城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挂年画。年画与春联起源于门神。春...
54344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历城有不少人家年前备一盆饭,烧好供过年吃,叫做“隔年饭”,是年有剩饭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煮,这叫“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54345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民俗
春节贴“福”字,是历城由来已久的风俗。传说始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叶氏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百姓过年贴“福”字,以驱赶穷神,寓意富可到我家。人们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意向,还特意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