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613 / 4002
54181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农历元旦,为岁首,俗称过“年”。过“年”是几千年形成的风俗习惯,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腊月三十日晚上,称“除夕”,为“月穷岁尽之日”。天擦黑,家家要先请家堂、接祖先回家过年,用黄表纸写“三代宗亲之位”或将家谱供在堂屋的桌上,大门口放一根...
54182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春联,又名桃符、门贴、对联、门联,每到年根下,家家户户张贴春联,以宣扬节日的喜庆气氛。春联多用红纸黑墨书写,一般人家多贴“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书香门第多贴“忠...
54183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历城把女婿称为“姑爷”,年初二这天,嫁出去的女儿要携夫回娘家。女儿回娘家拜年,父母要备办酒席招待“姑爷”。“姑爷”这天是岳父家的“贵客”,要坐上首椅子,并有内兄或同辈亲友陪席。女儿陪母亲拉知心话,夜幕降临、女婿向岳父母拜别,带妻儿回家。初二...
54184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正月初五,历城有过“破五”的习俗,这天家家都包饺子,叫“捏破五”,合家饮酒吃团圆饭,畅谈年事,忌说不吉利的话;燃放鞭炮,俗称“送年”,这天一般不串门访亲。旧俗初五以前不许动刀剪,破五前所吃饭菜都是年前备好的,吃时加热即成。初五晚间“送家堂”...
54185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又名上元、元夜,也叫灯节。入夜,家家户户悬灯,燃放鞭炮和花筒,庆祝元宵。较大村镇举办灯会,有舞龙队、高跷队表演,人们踩在高跷上,分别扮成戏剧中的“武松”、“林冲”、“青蛇”“白蛇”“许仙”等人物,高跷队出动时红灯前导,...
54186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农历二月初二,为“龙头节”,又名“青龙节”。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人们把龙当成“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崇拜。这天早上,人们把草木灰从大门外曲曲弯弯撒进院内,叫做“引龙回家”,以使百虫不敢动。撒灰时要边撒边念“二月二,撒青灰,蝎子...
54187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阳春三月,清明前后,历城人有外出踏青的习俗。古时叫探春、寻春,“清明踏了青,一年不生病”,踏青不仅可以解除春天的困倦,增强身体器官的功能,还陶冶情操,尽赏桃红柳绿的大自然风光。过去,每年三月初,历城各地都举办山会、庙会,人们便携儿带女出游,...
54188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清明一指节令,二指节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过去人们多在这天植树,门上插柳,以柳枝青焦验晴雨;给儿童头上戴柳圈,以驰毒明月。民谚有“戴朵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之说。清明节也是缅怀先人和英灵的节日,有扫墓祭祀的习俗。...
54189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阳节,又名端午、端阳、重五、始也。是民间三大节日之一(春节、端午、中秋),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城最为流行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屈原投汩罗江后,沿江百姓为避免其遗体被鱼虾所伤,纷纷包糯米粽子,以彩线缠绕投入江中,意为鱼虾吃...
54190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农历六月初六,晒书曝衣,此日不按节过,但照俗行。这天民间晒衣服,农家晒麦粮,士人晒书籍,僧人晒经卷。六月六晒物品可防毒、防虫蛀,起到杀菌的作用。《续修历城县志》载:“六月六日食炒面,用白糖调和,香甜、解暑”。据说吃了这天日出前炒的面可以补肚...
54191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农历七月初七习称“乞巧节”,也叫“女儿节”。民间有“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喜鹊填河渡织女”的神话传说,传说七月七晚上,躲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说的悄悄话,如果这夜下雨,那雨水就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对哭的泪水。早有民歌:“迢迢牵牛星,皎皎河...
54192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团圆节,圆月节。这天晚上,以饼果祭月,聚欢赏玩,俗谓圆月。古诗云“此日若无月,一年虚度秋”。此晚举家团聚,吃月饼,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对旅居异乡的亲人,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寄托思念...
54193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九月九日,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历城文人墨客有登高远眺、赏菊赋诗,宴饮的习俗。王维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说明重阳登高的习俗流传已久...
54194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十月一,家家上坟烧寒衣”。十月朔日祭扫垄墓,以纸衣焚化谓之“送寒衣”、“十月里、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人都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这一歌谣千百年来一至流传着,唱的是孟姜女为其因修长城而累死的丈夫送寒衣的故事。它感动了长城内外...
54195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传说、奇闻
又名:长至,与夏至统称“二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全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是寒冷的开始,从此,进入数九寒天。俗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离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