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505 / 1334
756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四年学程,为一学级。所谓俱舍,意为对法藏论,包括“颂”与“论”两种。论为颂之解释,皆世亲所著。藏传佛教徒称二种为本颂及本颂自解,指解说和论证佛经义理的一种体裁,成就佛教智慧的手段。颂分八品(即界品、业品、世间品、根品、惑品、贤圣品、定品、智...
756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只此一级,修业期限不定。所谓律,亦译作“调伏”、“化度”、“善治”,是佛教对比丘、比丘尼所制定的禁戒,谓能制伏诸恶,故名。律学部是在学习理论之后,以修行持戒为主的学部。戒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和大乘的《饶益有情戒》以及属大小二乘的《摄善法戒》...
756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密宗学院以修持秘密真言而得名。在修持上有严格的师承关系,必须经过轨范师的授记。传授时,设坛举行灌顶仪式,才开始口授。 密宗学院修习仪轨,系根据后藏喜饶桑盖传续而来,主奉密宗集密、怖畏九首、大自在、三大金刚、六臂和法王护法。该学院一般设三个学...
756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时轮学院,系密宗学院。它除学习有关的时轮密乘外,着重对时轮天文历算进行学习研究。 早在唐代,汉藏文化就得到较快的发展。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先后入藏,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同时,佛教传入西藏。佛教文化也随之在西藏流传。以后佛教的《时轮经》传入...
756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55年6月30日始设,称文教卫生科,具体管理全县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工作。当时,工作人员2人。1959年1月1日,碌曲、玛曲合并为洮江县后,业务归洮江县文卫科。1962年1月1日,撤销洮江县,恢复碌曲、玛曲建置后,恢复文...
7566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55年6月30日始设,称文教卫生科,具体管理全县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工作。1968年8月29日撤销文卫科,1971年10月22日恢复文卫科后改称文教局。1976年2月,文教局设立专职会计,各学校经费开始由教育局分拨。19...
7567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82年3月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幼儿园工作筹备领导小组”,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陈有信任组长、县妇联主任宏原、县文教局局长省维礼任副组长,派仲考为园长,具体负责幼儿园的筹备工作。
7568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1964年3月,玛曲城关小学学校更名为“玛曲县民族小学”,当时,学校有6个教学班,90名学生,教师7人,校舍4栋27间(612平方米)。6月1日玛曲县第一个少先队大队成立。同年首届高小毕业2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判”、“...
7569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1966年11月,玛曲县民族小学改名为“玛曲县红卫小学“。1968年4月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学校一切工作在革命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9月,经上级批准小学开始附设初中,学制7年。初中有学生6名,教师2人;小学有学生143名,教师7人。196...
7570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1971年,玛曲县红卫小学更名为“玛曲县红卫学校”。是年初中毕业6人,高中毕业1人,有教职工17人。1973年11月中学独立另建,小学正式更名为“玛曲县城关小学“。
7571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尼玛寄宿制小学,始建于1958年9月,教师2人,由郭世荣负责学校工作。当时全乡有适龄儿童120名,入学37名,入学率为31.7%。学生在校集体食宿。1959年有教师3人,学龄儿童150名,入学110名,占73%。1961年全乡设3个教学点,...
7572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1989年4月底,玛曲县人民政府拨款4.5万元购买84888部队雷达站房舍作为校舍,并迁建校舍1056平方米,将尼玛寄宿制小学从尼玛乡原址搬迁到县城,合并藏中附设的小学部成立县藏族小学;9月份正式开学,有教师19人,学生170名。1990年...
7573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1958年9月玛曲县文教卫生科派教师宁万国开办,当时称为乔科小学,以没收的参智合寺院房屋作校舍。经动员有356名青少年儿童来上学,入学率达84.5%,全部在校食宿,食宿费用全部由社队包干。1959年学校迁至曼日玛公社所在地,有教师5人,学生...
7574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1963年将农业和畜群教学点归并入乡政府点学校。当时有学生29名,分3个年级。1966年建成完全小学,1967年1月校名随乡政府名称更名为“东风乡民族完小”,有教职工4人,学生22名,分5个班。是年,全乡共有小学6所,其中每个大队有小学1所...
7575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 类型: 教育
1958年9月在阿万仓乡政府所在地建立,招收阿万仓和群强(现木西合)两地的牧民子弟就读。当时,教师2人,学生最多时达180名。1959年教师增加到5人。1960年3月群强和阿万仓分社另建学校时,阿万仓学校有学生103名,帐篷3顶,留3名教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