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65 条 803 / 1345
12031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白姓王族,龟兹人,诃黎布失毕之子。自公元648年立为龟兹王后,在位时间较长,直至上元年间(674~676)素稽还向唐朝献“银颇罗,名马”(《新唐书·西域传》)。素稽执政晚年,吐蕃入侵,一脉相承的白姓王族一度中断,由延姓家族执政。而后在唐王朝...
12032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龟兹人。他与延田跌的关系史书未载,但从“延”字分析,他们之间定有血统联系。长寿元年(692)王孝杰伐龟兹,废延田跌后继任龟兹国王。在位期间,不断向唐朝政府献方物,保持友好关系,执行唐朝的政令军令,民族关系和睦。但由于延姓非龟兹王族,其影响难...
12033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龟兹王族。自景龙二年(708)接任龟兹王,至开元七年(719)逝世,在位11年。《新唐书·西域传》载:“开元七年,王白莫苾死,子多币立,改名孝节。”他在位期间,维护了统一,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
12034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原名多币(多匝),后改名孝节,白苾之子,龟兹王族。在位时间长,开元七年至天宝十四载(719~755)任龟兹王。
12035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龟兹王族。《悟空入竺记》载: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车奉朝在印度出家,后因思念故土,于贞元三年(787)前后越葱岭,经疏勒至龟兹。他在龟兹受到热情款待,居住年余,根据他的记录,当时的龟兹国王名白环。《古西行记》载:公元787年经过龟兹的高僧悟空,...
12036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龟兹人,生平事迹均不见史书记载,仅据《西域僧镇喃嚷结传中》介绍,他在位期间,国都壮丽,宫殿辉宏,佛教兴盛,人民安居。木叉麹多很可能是由当地佛教高僧中擢升,这在龟兹历史上不乏其例。
12037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龟兹人。在位期间,回鹘已西迁西域,其中一支到达龟兹,其首领自称狮子王,并不断向宋朝政府朝贡,“咸平四年(1001),二月贡玉勒、名马、独峰驼、宝刀、玻璃器,自称克韩王”。在同年同月也有“龟兹王禄胜奉表来贡”。此时的龟兹已成为回鹘的领地,“禄...
12038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又叫帛延,出身王室贵族,为归慈(龟兹)王世子,是一个语言人才,精通多种语言,通本民族语,汉语、梵语,为华中经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学识渊博,梁僧柘《出三藏记集》载:善晋胡音..博解群籍,内外兼综。为弘传佛教,实践佛陀普度众生的教诲,他不辞...
12039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龟兹居士。精通汉语。《出三藏记集》卷七记载,敦煌高僧竺法护于晋武帝太康七年(286)8月10日译《正法华经》,出于传播佛教的热情,帛元信利用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为保证佛经翻的准确性,体现这项工作严肃性,帛元信作为竺法护的助手,与天竺沙门竺...
12040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原名白远。据《出三藏记集》记载,他是一个语言通才,除精通本民族语言龟兹语外,还通梵语、汉语,为提高日后翻译大量的佛经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大力传播佛教,使佛教在中原地区生根发芽,为造福于民,实践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法祖于晋惠帝时(290~306...
12041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在《出三藏记集》中记录,在西晋惠帝(290~306)在中原与沙门法立通力合作,译出大乘佛教经典方等部《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译出小乘教经典3部11卷,共计4部12卷。除了与人合作译经,帛法矩还独立翻译了大乘教中的《优越王经》、《前世三转经》...
12042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龟兹语吉友。据梁《高僧传》中记载,他是龟兹王储,本当继承王位,但他出于虔诚的宗教感情,淡泊权力富贵,出家为僧,让位于其弟。西晋永嘉年间(307~312)来到中原,住在建康建初寺。他天姿高朗,风神超迈,丞相王族见而奇之,由此得名。因他是龟兹王...
12043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大约于344年出生,他是东晋时期后秦的著名佛学家,是我国古代四大翻译家之一。其家世非同一般。其父族历代为印度丞相,婆罗门种姓;其母为龟兹王妹。他7岁出家,性极聪慧,可“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9岁随母同去北印罽宾求学,在罽宾...
12044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中印度人,年轻时出家,随沙门达磨耶舍学咒术,20岁时已能诵大小乘经万言,在咒术方面称誉四方,人称“大咒师”。中天竺国王对他先热后冷,昙无〓即携《大涅槃经本前分》12卷,《菩萨戒经》、《菩萨戒本》前来龟兹,希望能弘传大乘教。当时龟兹多信奉小乘...
12045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时代: 不详
南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刻苦好学,为提高自己的佛学素养,曾遍历印度大小乘各国及主要寺院,因而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为到中国传播佛教,从迦毕试国(今阿富汗境内)东越葱岭经疏勒,约于公元585年到龟兹,停住王寺两年,一边学习东方语言,为其日后去中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