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0165条
基础文献
52条
析出资源
5870条
图表
5906条
人物
1320条
机构
277条
事件
1422条
地名
491条
专题
1432条
作品
3174条
实物
221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图说温宿好风光
丝绸之路民间文学研究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塔里木神韵
绿色的柯柯牙
阿克苏风光诗词
2011聚焦阿克苏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
龟兹学研究 第二辑
2008年阿克苏地区...
龟兹诗词选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阿克苏地区交通志
阿克苏年鉴.2011
丝绸之路人口研究
丝路印记:丝绸之路与...
沙陀简史
走进阿克苏 2004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阿克苏地区对外宣传选...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
爱我阿克苏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新疆通览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龟兹仰止
我与新疆
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
新诗写新疆·阿克苏诗...
克孜尔岩画研究
阿克苏画集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阿克苏诗词
展望“十二五”
走过30年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二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续...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阿克苏文物图册
阿克苏博物馆
阿克苏史话 /《丝路...
阿克苏地区果树主要病...
丝路重镇话新和
魅力阿克苏
少数民族毯
腾飞的阿克苏——经济...
龟兹文化
检索条件
共 20165 条
387
/
1345
579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封面
5792
书名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书名页
5793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目次
5794
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阿克苏的从古都长安出发,向西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将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大陆联结起来的丝绸之路,自从开辟以来就作为延续不断的外交和商贸干线,并随着行旅、商人、使节、僧侣们的探险步伐,随着所经国家与地区政治、经...
5795
一、丝路北道的前身——草原之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人类物质文明一旦在各个地域产生后,不会长期囿于孤立、封闭状态,必然要向外寻求联系,并在相互交往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四强国之间有一个起缓冲和调解作用的安息王国,它在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中充当居间商人,竭力控制丝绸贸易,从中自肥。丝绸之路正是在...
5796
二、新北道的出现及在中亚北部地区的里程走向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旧道的完善,新道的扩拓和密织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形成上。其中新北道的出现和使用尤显重要的内容介绍。
5797
三、中亚北部地区丝路网线上的重要城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新北道以伊吾作为进入西域北地的门户,以庭州作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枢纽,以轮台作为西通碎叶的又一重镇,不仅三点连接成北道主干线,成为横贯东西的大动脉,而且各自向外尚有一些辐射支线。其中主要是向南越天山与中道上一些重镇相通,使循天山南北两麓西...
5798
四、中亚北部丝路上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丝绸之路最初是为了出口中国的丝绸。丝绸同金子一样成为国际货币。它被用来赠送皇帝使者,用于犒劳军队的军饷,偿还国债。同时自罗马、拜占庭、印度、伊朗、阿拉伯国家,之后是欧洲、俄罗斯,运送没药、香料、香水、豆蔻、肉豆蔻、人参、蟒蛇胆、地毯、布匹、...
5799
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丝绸之路在汉武帝之时开通,张骞功不可没。但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并非打开丝绸贸易的大门,而是为了实现汉武帝北击匈奴,开拓西部疆土,建立强大汉帝国的雄心壮志。同样,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大规模向东方进军,也并非为了得到遥远的、朦胧...
5800
一、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古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的联...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即到公元前4世纪之时,古代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之间应该说都有了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或文化上的接触。即使远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两大文明中心——希腊和中国也都有了相互的传闻。塞里斯就是当时的希腊人对东方产丝之国的称谓。①希罗多德...
5801
二、亚历山大东征之后东西方交往的扩大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
5802
三、张骞出使时的东部希腊化世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从公元前334年开始的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128年前后张骞7来到希腊人王国巴克特里亚的所在地——阿姆河流域,其间长达两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希腊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希腊人在东方直接控制局域的缩小和希腊文化影响的扩大两个...
5803
四、张骞带回的希腊化文化信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据《史记·大宛列传》,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9年至前126年间。除匈奴外,他先后经过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四个地区,另外还听到了关于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其他五个大国的传闻。第一次出使归来,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他所见...
5804
王莽改制与古代西域姓名体系的变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姓名是人们自我表示的符号。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其中名字是自己的,姓氏是公众的。姓名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或地域性特征。在姓名构成模式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有不同。有的是前为名、后为姓,由名和姓共同构成姓名,如欧美地区。要说明的是,有没有姓...
5805
龟兹于阗道考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
类型:
正文
依据前人研究,一百多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并无沙漠,而是河湖众多,植物繁茂的绿洲,今天戈壁、绿洲、山岭间经常能发现贝壳和鱼类等化石即是佐证。二十五万年前,尤其是自第四纪冰川之后,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阻隔,水汽来源极少,昆仑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