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0124条
基础文献
77条
析出资源
5750条
图表
2871条
人物
4320条
机构
485条
事件
11160条
地名
98条
专题
2395条
作品
2806条
实物
16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30124 条 1655 / 2009
24811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羊栏回族忌食猪、狗、猫肉,也不养猪,忌讳提到跟猪有关的词语。
24812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1990年后,羊栏回族人民不再住茅屋,渐渐出现钢筋水泥楼房。
24813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羊栏回族的服饰,女尚白、蓝、绿、黑色,男服与汉族无异。宗教节日时,男子戴白布小帽,帽前正中用金黄色花线刺绣阿拉伯经文“清真言”或“真主至大”等颂文,并在帽周围刺绣美观花纹,身穿白色衣裤,外套无袖对襟上衣。阿訇头缠白布,穿黑或白色宽袖布长衫。...
24814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将临之际,家家户户打扫屋内屋外卫生,衣服被褥均洗干净,到处呈现一派辞旧迎新的景象。除夕日下午(即腊月三十)燃放鞭炮,祭祀祖先神位,吃年夜饭。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火辉煌,举家守岁,坐候子时之后,燃...
24815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又名上元节。节日前后数天,农村晚上进行放天灯活动(用红纸糊成),还有灯会、花灯比赛、装灯、游行活动等。
24816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公历四月五日(有的年份为四月四日)为清明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备五色纸条(俗称“纸钱”)、鸡、猪肉、饭菜、鞭炮到祖先坟前进行奠祭,表示悼念,俗称“扫墓”。
24817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节日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有丧事不满三年的家庭不得包粽子)。节日上午以粽敬奉祖先。有的沿河乡镇还举行赛龙舟活动。
24818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四日为盂兰节,也称“七月节”,是较大的节日。同日黄昏后,每家每户摆祭品,祭祀先人,烧“金银财宝”,各色纸张(称为“布”),寄给先人,希望先人在阴间有吃有穿,生活富裕。
24819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很多人在节日晚上,举家品茶赏月。有孩童的人家,月亮升起的当空会在院子或空地上摆上一排月饼,每个月饼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对着月亮一边看,一边念叨着:“月公月婆,不要割我侬耳堂”(海南话,意为月亮公公月亮婆婆,不要割破我...
24820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旧日有读书人登高活动,20世纪90年代有些机关单位组织老人举行游园活动,但在普通群众中不是很流行。
24821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海南话为冬雪)。有些农村会在这一天进行扫墓,习俗和清明一样。有的会蒸黑豆饭,举家同吃。
24822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年三十要宰猪杀鸡,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喝年酒。大年初一清早放过鞭炮后才外出拜年。
24823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黎语称“孚念孚”,自古以来,黎族人民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追求爱情。1984年,海南尚属广东省管辖时,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人民政府根据黎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将“三月三”确定为黎族的传统节...
24824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从农历十二月初十起,家家户户舂粳米和糯米,并购买过年的各种物品。除夕各家杀鸡备肉菜,用糯米包糖粽子,深夜合家聚宴,直至雄鸡报五更,以糖粽祭家神之后停止饮食。正月初一,全家老幼团聚家中,吃素食或不进食,至太阳下山再以粽子祭过家神后,才恢复荤食...
24825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山兰稻扬花的农历八月份,但无固定日期,每年由村中掌历道公查通书择吉日定节。同日,杀鸡、买肉和香烛、元宝等,在山兰园里摘取山兰稻三五片叶子放在饭中蒸,以此饭和其他贡品祭祀祖先,预祝山兰稻丰收。此俗已消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