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0124条
基础文献
77条
析出资源
5750条
图表
2871条
人物
4320条
机构
485条
事件
11160条
地名
98条
专题
2395条
作品
2806条
实物
16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30124 条 1654 / 2009
24796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三亚市南山附近海域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崖13-1和崖13-2两个构造上钻探,已探明崖13-1和崖13-2等2口高产天然气流井。前井日产天然气120万立方米,后井日产天然气25万立方米。据美国阿科公司估计,崖13-1天然气储量约340亿~1...
24797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汉族普通群众饮食习惯为每日三餐,一些地方还有吃夜餐的习俗。 1990年以前,农村以素食为主,逢时节、红白事、来客才买肉做菜,贵客来时杀鸡。城市居民大多荤素兼食,平常和年节差不多,贵客来时到酒店宴请。进入21世纪后,城乡生活水平相近。饮水流行...
24798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汉族地区的住房,有砖瓦房、简易瓦房几种,1990年后出现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24799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90年代前,男女裤式有别。男裤头中间开扣,女裤头右侧开扣。1990年后,男女裤式大体相同,都是中间开口拉链裤。女裤样式多且变化快,20世纪80—90年代,年轻人多穿喇叭裤、踩脚裤、直筒裤。进入21世纪后,年轻人多穿紧身裤,裤头越来越...
24800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主食为大米,杂粮为玉米、番薯、木薯。
24801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黎语统称为“祥”,是黎家腌制的一种甜酸可口的菜肴,把生肉或生鱼,混炒米粉,加入少许的食盐,用陶罐封存,发酵一个月后食用。20世纪90年代后,已成为人们品尝黎族风味的佳品。
24802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黎族称竹筒饭为“眉万”,味道芳香可口且保存时间较长(一周左右),在喜庆佳节和出远门、远行时制作。随着三亚旅游业的发展,竹筒饭成为黎族特色食品受到推荐品尝。
24803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黎族人民热情好客,酒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节日、婚娶、丧葬、入新屋、社交活动和举行宗教仪式等都要设宴饮酒。
24804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黎族人民喜吃槟榔、抽水烟筒。黎乡盛产槟榔;槟榔具有药用价值,是黎乡礼俗的吉祥物;水烟筒以竹子制作而成,烟品是烟草晒干切成的烟丝。
24805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黎族传统民居为茅草房,以茅草为盖,以竹木为架间杂泥浆夯实而成,主要有船形屋和金字形屋两种。1992年以来,三亚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茅草房改造力度,帮助黎族群众建造砖瓦房或混凝土平顶房。至2010年,三亚市完成茅草房改造任务,除极少村民保留...
24806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黎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宋末元初时期的黄道婆在崖州学习黎族纺织后革新了中国纺织技术。黎族服饰分哈、杞、润、赛、美孚等5个方言区服饰。三亚黎族服饰属哈方言区服饰。20世纪90年代后,黎族人民已普遍穿着现代服饰,但每逢重要的节日...
24807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黎族文身是黎族妇女才有的习俗,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中较少见的文化现象。1950年5月海南解放以后,黎族妇女沿袭文身的习俗逐渐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仅个别健在的老年妇女中存在文身,年轻人基本不再文身。
24808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主食为大米或玉米,杂粮为番薯、木薯等。平时烹饪和黎族基本相同,但多人吃饭时用木甑子蒸饭是黎族没有的。
24809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1990年后,苗族同胞不再住金字形草屋,逐步盖起砖瓦房和钢筋水泥的楼房。
24810
知识出处: 三亚市志.1991-2010 | 类型: 民俗文化
苗族同胞在服饰方面还保留浓厚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妇女,更喜爱本民族的服饰。从1990年后,部分青年男女的穿戴和汉族相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