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396 / 2677
592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共漳浦县委党校是一所党委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历经多次改名和发展。从1949年的青干班到1959年正式改称为县委党校,历经了多次政治运动和教育活动。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注重培养政治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优秀干部和...
592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直机关干部业余学校是一所复合型成人教育学校,自创办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集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多种证书教育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中、高等成人教育办学主体。
592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前身为县教研组,成立于1954年。学校主要工作包括师资培训和教研工作。师资培训对象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与学员来源而定,包括在职与离职培训。教研工作以实验小学为教研基地,推广尝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5929
体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地方体育业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漳浦县体育运动概况。
593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体育活动源远流长,历史上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体育活动的记录,经历了多次体育改革和发展。民国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建国后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包括国际比赛和全国运动会上的荣誉。漳浦县在体育场地建设、人才输送、...
593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的老人之家,其中包括了绥东老人协会规模为全县之最、慈善家李庭光与绥东老人协会、绥南老人协会“四个全县第一”等。
593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绥东老年人协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和香港同胞的支持下,会务迅速发展,成为全县规模最大、会员人数最多的老年人协会。他们认真贯彻上级指示,按照协会宗旨,努力开展“五个老有”活动,取得卓著成绩,获多项荣誉称号和表彰。
593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庭光是一位香港慈善家,为绥东老年人协会提供了大量资助。他支持敬老尊贤,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娱乐设备等,并定期为老年人集体祝寿。他还设立了扶助基金会,帮助孤苦老人。李庭光的善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关注。
593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绥南老年人协会成立于1988年,是群众性组织,旨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协会设有民事调解组、福利事业组、财务计划组和文娱活动组,为会员提供各种服务和活动。协会还设有自己的活动中心和设施,包括办公室、活动厅、报...
593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绥西村老年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情况,以及协会开展的各种老年活动和福利事业。协会的会址设在驿内庙,得到村委会和社会的支持,协会的成员包括退离休干部、退休职工、居民和村民等。协会开展老年人工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
593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92年11月,绥北老人协会成立,首任会长程红婴、副会长陈元亨、谢松家,会员100多名。协会在土地庙办公,计划建办公和活动场所,但因村财政困难,只好暂告一段落。1993年10月,旅台同胞林惠国先生回乡探亲,答应筹集资金建造老人协...
593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的社会事业,其中包括了漳浦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清代漳浦育婴堂、“客馆”——漳浦近代孤儿院等。
593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有3.42万名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5%。县政府十分关心残疾人的康复、就业、教育等问题,自九十年代起实施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包括成立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劳动服务所、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机构,以促进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和活动。
593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自男权社会以来,重男轻女之风在漳浦盛行,女儿往往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被溺死或抛弃。在清代的漳浦,官府两次设立育婴堂,收养被抛弃的婴儿,但因经费问题存在的时间不长。
594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末光绪十七年,基督教浦邑堂会设立启蒙堂后设立孤儿院,收养被抛弃的女婴。孤儿院由英国姑娘负责管理,收养的女婴被称为“客馆孩子”或“姑娘养女”。孤女们接受简浅的基督教义,长大后可升入基督教会办的中学深造,学成后回到养正女校担任校长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