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064 条 402 / 938
6016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玉川是一位对《黄帝内经》有着独特见解的中医学者。他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破解了《内经》中的谜团,提出了对五行学说、气血循环理论、运气学说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他注重创新,认为辨证论治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方法,而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
6017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虽然时代久远,纸面泛黄,但王玉川亲手描画的双螺旋体和多肽链,依然清晰而美好。他独立思考,在学问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生活中却淡泊低调,特立独行。“人家说我好也行,说我不好也罢,都一样!”
6018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虽然王玉川反对师带徒的方式,但受他恩惠的年轻中医成百上千,至今很多毕业生都珍藏着他逐字逐句精心审阅过的论文。理论临床相得益彰,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令其临床疗效卓著。
6019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医师王玉川出生年月和生平事迹的简单介绍。
6020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医师王绵之:方剂学大家的具体情况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创建和发展了中医方剂学科、组方防治太空病的中药“太空养心丸”、攻克大量疑难病症。
6021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医历史悠久,但过去只有本草学,方剂及其理论散在于各家著作中,没有系统的方剂学。方剂学是新中国有了中医学院教育后才提出来的,而这项空白是由王老在上世纪50年代填补的。
6022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随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神六”、“神七”的发射,也让全世界的人们再一次认识了中医药,由王绵之研制的中药“太空养心丸”首次被“神七”的航天员带入太空,在飞行期间服用。王老使古老的中医药与最现代的航天科技完美结合在了一...
6023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老对记者说,中医不要怕别人反对,关键是自己站得直不直,中医自己要争气,治好疑难病,不是在为自己出名,是为中医争光,提高中医的学术地位,这是对每个中医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中医的名是实践出来的,是病人的口碑出来的。
6024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医教育一直是王绵之放不下的心头之忧,他对记者说,中医院校教育这么多年,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才,还是成功的,但是不完善,必须要有再教育、后续教育(包括师带徒)和自己的学习提高进行补充,这甚至比前期的教育更重要,中医教育不能光靠中医院校...
6025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医师王绵之出生年月和生平事迹情况的简单介绍。
6026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方和谦出身京城中医世家,父亲方伯屏、兄长方鸣谦皆名中医、精通伤寒,却不自诩为经方派,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自创多张经验方,对京剧、象棋、美食样样爱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6027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方和谦处方用药,药少力专,一服药通常几块钱;开汤药十分注重口感,尽量不用太苦或太难闻的药。病人称赞“方老药味少,味道不难喝,还解决问题”。
6028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方和谦精通《伤寒论》,却不自诩为经方派,他主张经方和时方合用。20世纪60年代他主编的《北京市流行性乙脑炎治疗纪实》,当时北京各医院的中医医生人手一册,产生广泛影响。
6029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方和谦概括自己的行医历程为“风风雨雨”。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医药也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中医药走过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这段时期,方和谦在私营油庄做过店员,在双桥砖厂当过工人,但他牢记父亲遗训“不谋其他职业...
6030
知识出处: 走进国医大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方和谦桃李芬芳诲人不倦在教育岗位上,方和谦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术上方和谦对学生毫无保留、无私奉献,在生活中对学生平易谦和、关怀备至。他培养的中专生、大学生、进修生和西学中医生,遍布海内外,许多都已成为中医药事业的栋梁和骨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