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47 / 3354
669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体而言,人们读书,应当虚心专一,把正文读熟了,不能随便就定下自己的想法。看正文,必须深入思考、反复阅读,要让书上的话就像自己说出来的,这样才行。现在求学之人读书就是为了写文章,就是要说得新奇,别人说的没有我说的更好,这是读书人的大问题。...
669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学者用恭敬之心读书,首先要诵读熟悉正文,也能记得注解,能精准、熟练背诵下来。对于注释中解释文章意义、解释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名词典故的地方,以及语义相互贯穿承接的地方,都能一一认得,就像是自己写出来的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反复玩味,才能在理解和领...
669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凡是读书,如果考察到彻底明白时,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如果有疑问,就必须多方参考各家的注解详细地看,看到不确定的地方时,这一段在心里终究不安稳,不要轻易放过。(游敬仲)
669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凡是看文字,各家说法有不同的地方,最值得看。比如说甲是这么说的,那就拉住甲,让他把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知果乙是那么讲的,也把他拉住,让他把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完全了解了两家的观点,再参照对应深入研究,必定有一正确的从中出来。(林学蒙)
669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经书之所以有注解,是用来疏通经书的。经书贯通之后,自然就不必用注解了,而是要借助经书来通晓道理。道理懂得了,就不用再依靠经书了。现在心思只被牵制在书上、注解上,那什么时候才能脱开它而领会贯通道理呢?而且读书之所以贵在简化,并不是说非得要文字...
669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每一句的关键字,就是这一句的核心。(李方子)
669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注解的时候,不能漏掉紧要的字眼。因为注解中有意思平铺直叙的,有转折变化的,也有至关紧要的。我写下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要反复衡量,才敢写出。上一条所说的“句心”,就是这个意思。(李方子)
669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暂且去探寻语句里边的含义。(李方子)
669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致上读书,就需弄清上下文之间是什么意思,不可只拘泥于某字。比如扬雄说“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到《易经》中却拿刚来配仁,柔来配义。又如《论语》里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而在《中庸》又说“成己,仁也;成物,智也”。这些语句必须是放到...
670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问:“一样的文字,却有深浅轻重不同,该怎么看?”先生说:“应该看上下文。”(甘节)
670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要从文本的意思中寻求道理,其次才看注解。现在的人却在文本意思之外研究。(龚盖卿)
670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经书的各类传注解释,只有古代的注释是不追求文采的,但却容易看。它只是紧随经文语句分别做解说,不离开经文的意思,最好不过了。对注解释的疏也是这样。今天的人解释经典,不但要借此做文章,又要添加辩解说明,令人产生不少疑惑。所以他的文章虽然可以阅读...
670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解经”叫做“解”,只是要把经书的意思解释出来。把圣贤的话解释清楚,就容易读了。(泳)
670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圣贤的经典就像是主人,注解就像是奴仆。现在的人不认识主人,就借助奴仆通报姓名,才能认识主人,可读注解毕竟不如读经书原文。(泳)
670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具体词句的意思。(李方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