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25 / 3354
636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柯国材的书信中说:“但凡讲学,只是需要理解圣贤书中的道理。圣贤书中的道理不是人能创造的,而是天理。天理、自然,都有自己固定不变的形态。认为它非常深奥所以想解释得浅近些,固然不对;认为它过于浅显而穿凿得很高深,这也不对。求学之人的问...
636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丁宾臣的书信中说:“圣贤之道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而记录在圣贤的著作书册中。并不是先知先觉者所独有而后来者无法理解的道理,也不是先知先觉者所能独占而后来者没有机会了解的道理。问题在于求学的人不能虚心地循序渐进,总是随意逾越次序...
636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吕子约的书信中说:“您所讲的‘未曾发动’,不能视作纯《坤》,而应当视为太极。这不是小失误,不敢随意搁置,所以试着讲出自己的见解供做参考。如果‘未曾发动’就是太极,那‘已经发动’的就是无极了?如果说纯《坤》不能是‘未曾发动’,那么哪...
636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本文收录了辅广所编部分和张洪、齐熙续编部分的朱子读书法切己体察研究。
636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书里有需要讲解的地方,有不需要讲解的地方。如果某处意思定下就是这样,就更不需要讲解了。只需结合自身下功夫努力就行了,不要迟疑。
636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整齐严肃,就是专心。专心就是恭敬。圣贤讲的话,囊括万千,即便这样说,也需要一件一件去落实,然后理解到极致,会发现不过如此。
636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学生们把书都讲完了。先生说:“诸位看书中的道理,只是寻得极细微的脉络罢了,说的时候也知道是这样,只这样说却起不到什么作用。”周贵卿说:“并不是不想常常坚持操守,但是,达不到以心志来统领气欲,一遇事情就又改变了。”先生说:“这简直是乱说。怎么...
636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做学问要从偏僻处下功夫,因为其道理自然存于其中。如果一向都是矫枉过正,就又有了偏差。学习需要理解,但也不能仅限于理解。《尚书》中说:“知道并不艰难,要真正做到才艰难。”功夫全在行动上。
636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理解书中的道理,要往大方向着手。必须眼前开阔,不要只局限于墙角的地方。现在来看天下正理与人之欲望、道义与利益、公正与徇私等,都要分辨得清楚明白,将道理放到日常应用里去检验,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不把道理带到大场合中去检验,就算这句话理解得...
637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傅诚来向先生请教。先生说:“圣贤教导世人道理非常分明,但世人却并不将它结合自身实际来看,所以觉得读书与写时文的观点与此不同。总而言之,只是这一本书,但现在的人只看见口头上能说出来、笔上会写下去、纸上能写出来,就认为做学问只是如此,殊不知圣贤...
637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不能只是专门在书本里探求义理,而是需要反过来往自己身上推寻研究。秦汉以后再没人说及此道理,读书人也只是一味去书本上探求,不结合自身理解领会。自己没能理解到,而圣人其实早就说过了,自己只需借助圣人的言语,来在自己身上推寻探究,这样才能有...
637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进入理解圣贤道理的门径,是将自己整个身心,都融入那道理中去,渐渐与它相亲,和自己融为一体。但如今的读书人,道理在这里,自己却在外不加以实践体会,二者本来就没有联系起来。
637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求学之人读书,必须将圣贤的言语,落实到自己身心上。比如“克己复礼”“出门如见大宾”等事情,就需要结合自身体会加以理解,我能不能做到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仪?能不能做到尊敬别人宽恕别人?只有每件事情这样做,才能真正受益。
637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里的每一句话,都需要切己思考这句话对我而言将来能在什么地方用得上。
637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人做学问,确实很难。如果不从读书上下功夫,还茫然不知入手;如果每个字都去探求、每句话都去辩论,而不从自身实践去下功夫体会认知,那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就像孔子所说:“我想要为仁行善,那我就自然达到仁的境界。”然而孔子却从来没有认为哪个弟子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