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24 / 3354
634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杜贯道的书信中说:“你读书的计划制订得很好,但思考不能过于辛苦。只要虚心留意,时时体会探求,时间久了自然能明白文中难懂处的意义和况味。”
634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李晦叔的信中写道:“大致上读书,首先应当择取先儒过去解说当中合理的部分,反复探究体会,早晚潜心领悟,使得与原文的言辞、大意都相互贯通,在胸中融会和谐,然后自然受益。不必每一段都另立新说,那只是好看罢了,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收获。”
634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孙敬夫的书信中说:“先贤读书探究道理,并不是不精到,但对解读一些平常的文义,却有牵强附会的地方。这正是因为不够虚心,做不到心平气和,急于求成的缘故,怎么能不戒除啊!”
634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某人的书信中说:“大体上说,读书一定要虚心考证文词旨意的归宿,然后据此探求义理所在。近年来看见的求学者多是先确立自己的观点,不管其与经书原文意思的关系,就把自己的义理强加上去。这些说法虽然不违背常理,然而不是经书本来的意思。这样不...
635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给某人的书信中说:“要虚下心来保持谦逊的态度,暂且在读书做学问上仔细用功,时间久了自然能有收获。书中的道理比较细密,粗心大意是体会不到的。尽管乍看上去它们极为繁杂琐碎,但时间长了就能纯熟贯通,抓住了纲领,看出了眉目,自然就会省力了。”
635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为林汝器的《论语集说》题跋,其中说:“《论语》《孟子》,是圣贤的书。它们本来就浅显易懂,又有很多先辈学者的解释可以参考,其中的道理明显,如同日月星辰一样。求学之人只要用心体会,心中常常想起,自然会文脉贯通,没有什么阻滞,然后才可以说有益...
635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探讨文意,只需要根据所读的文章,逐句逐字仔细理解,做到清楚明白。不需要旁征博引,生出枝蔓,反而没什么好处。比如说“浩然之气”,只要看看《孟子》中公孙丑问的是什么意思,孟子说的是什么意思,直接去理解,使他们一问一答的意思,一一清楚明白,然后再...
635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苏晋叟的书信中说:“读书应该跟随原文反复熟读,等到言辞意旨理解贯通,然后自然会有新的发现。不能将原文搁置一旁,凭空提出观点,只是增加了些肤浅见识,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
635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曾景建的书信中说:“读书应该量力而行,在少读的基础上反复把它研究透彻。只需依照文意脉络用心体会,自然会明白其中的意味。用不着苦思冥想,越想会离题越远。”
635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胡季随的书信中说:“讨论文章,一定要先摒除私心,然后才可以详细考证文章的意思,从中寻求道理的真正所在。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想在言语上取胜,那虽然能堆砌很多观点,但终身陷入竞争论辩,也不会有好的归宿。”
635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陆九韶的书信中说:“朱熹愚笨陋见,真诚希望兄台能够将陆九渊、陆九龄这两家的观点来信予以告知,然后我便能放宽心思反复游意其中,一定会把他们的解说理解得如同我自己做出的一样,然后才可以发言讨论、判断对错,这样的讨论才不会烦琐,其中的道...
635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陆九渊的书信中说:“我记得近年曾有心平气和的说法,而您在前一封信中也曾提及:‘甲和乙辩论,都以为自己说的观点正确。甲就会说希望乙能心平气和,乙也说希望甲能心平气和。因此心平气和的说法很难让人明白,不如就事论理。’这话说得好。但我所...
635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吕子约的书信中说:“教与学的功效,相互促进辅助,原本没有什么坏处。但讨论得过于烦琐杂乱,恐怕是因为道理太多,按照字面意思随意解读。一定要清除内心的杂念,使得心胸开阔直截了当,然后真正的道理才能通行,不至于像这样繁杂琐碎,劳神纷攘,...
635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议论之前不仔细看,先在心中横着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对自己的观点只找正确的地方,就算错误也想方设法瞒过去。对别人的观点只找错误的地方,吹毛求疵,多方面辩驳责难,这样做只会加深个人成见,哪里会有进步的道理?”
636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林叔和的书信中说:“我曾经考察当今儒学先辈们讲学,刚开始也没什么特别的不同,只因为过度地自以为是,总认为别人的观点没有丝毫可取之处,因而导致自立门户,互相非难诋毁,使求学的人看到和听到后非常疑惑,不知何去何从。我认为不如彼此平等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