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19 / 3354
627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虚心静气且安静思虑,密切联系且探索体会,久而久之自然能见到其中更加精湛微细的地方。其实还不仅仅如此。
627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今天想要读《诗经》,不如先将《小序》和过去的解说搁置一旁,只是把《诗经》原文拿来虚心静气地慢慢玩味。等到能意识到诗人大概本意的时候,再从此推求寻绎出去,才能有感而发。就像有人捡到一首没有题目的诗,反复熟读,也能辨别得出。如果被陈旧的解说局限...
627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戴明伯向先生请教。先生说:“先拿起一本书来读。圣人言论就是圣人的心意。圣人的心意,即为天下正理。暂且一段一段地看,让其中的意思分明通晓。一段理解清楚后,又看一段。就这样看上一二十段,不用解说则能见到当中道理,但这个时候还要心平气和,不要心思...
627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求学之人读书,先将正文意思理解正确,不必强行树立自我观点,生出许多枝蔓。只要能看出圣人句子中的本意,就好。
627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书不顺着主旨去看,只着意文中的细枝末节,便不能与圣人的本意贴近。
627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致而言,书上的道理,必须是虚心地按照书上本文的意思去理解。
627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凡是看文字,暂且先在正文上看。看一段内容时,要反复地看,看来看去,直到烂熟于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味和快乐,让人都不愿意再去看别的段落,才能有所收获。
627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圣贤说出来的言论,自然有它的内在脉络,篇章字句也都安排在合理的地方,岂是像后人那样胡乱解说的?要用心玩味探索其中的主旨,所以做学问不能不讲解。
627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诗经》的方法,是虚下心来反复探求,不要被陈旧的解说束缚住,理解得不灵活。程颐先生解读《诗经》,解说义理也有点多了。《诗经》本来只是这样说话,一章说完了,下一章接着又叹咏。虽说没有深层道理,然而意味却颇为深长,不能通过考证事物的名称、特征...
628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求学之人读书,毛病在只想往前赶着看,却不肯退后一步去看。越向前看,越看不明白。不如退后一步去看,却能看得更加详尽。这个毛病大概出在过于执着,不肯放下。当下求学的人有两种毛病,一是执着一己私见,一是心存旧有解说。虽然想要摆脱,这两种毛病也会自...
628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穷究道理,要以虚心静气、反复思考为根本。
628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不能整天都在思考,强迫自己去苦苦探究。适当地闲下来,养足精神来攻读。
628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张敬夫的信中说:“把圣贤的话,放平来看,自然有无穷的味道。对于它们要态度从容且深入玩味,暗中牢记而内心贯通,则做学问的根本由此建立,而它们的用处也可以得到推广。而问题在于提出见解崇尚新奇,比类推求数量繁多,这样做反而会失去圣贤言论...
628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汪尚书的信中说:“近代以来谈论道学的人,其失误在于立论过高。读书解读义理,常常认为直接平易、超然卓绝、不必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为好,对于当中复杂曲折、精湛细微、值得玩味探究的地方,则表现出忽略、厌弃的态度,认为它肤浅琐屑,不值得留心...
628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道:“反复体会,才能得出自己的心得,如此则心胸开阔而道理分明,体会到不一样的意义和情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