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17 / 3354
624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文字,暂且一条一条阅读理解,它们本来就各是各的事,没必要牵强附和。
624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暂且就书中各处理解领会,不要相互之间牵强混淆地用来比较。起初这样读书毫无助益,反而白白浪费心思和精力,制造出一些没有的言论。只是翻转得言语增多,却与自己的本分没有什么关系。
624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文字只是要虚心。张载先生说过:“抛却旧有的成见,生出崭新的见解。”
624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如果有见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不可因此过分执着。不如先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一边,继续读书,以求得新的见解。如果固执己见,心也就被这一点见解遮蔽了。
624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一个人读书遇到疑难的地方,需要虚心搜寻探求其中的含义。有时仔细思考得不出的结论,却可能在不刻意思考之间得出。从山下看,山上是阻碍,所以用“乾卦”来象征;从山上看,山下是危险,所以用“坤卦”来代表。此处借用登山来阐明危险和阻碍的意义。
624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任潭州知事。有人请教:“承蒙见教,我明白读书需要沉浸其中深入领会。因此看《孟子》,见其中千言万语,归根到底都在谈论心性。对于《孟子》七篇都这样看,算得上是‘涵泳’吗?”先生回答:“我因为见到这里的人读书大多冒失粗率,所以才说需要‘涵泳’...
624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周易五赞·警学篇》中说:“读《易经》的方法是,对每个字的理解都遵循其原意,对每句话的理解都探究其实情,做每件事都因循其规律,调理自己的心绪使其平静。对某事进行褒贬评价,如同亲眼所见;对某事做出止行决定,如同亲身实践。不能过于宽纵而忽略,也...
624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尚书》中有没必要解释的,有需要重点解释的,有需要简略解释的,还有不能解释的。比如《仲虺之诰》《太甲》等篇章,只要熟读,其中义理自然会明白,哪里还需要解释呢?又如《洪范》,需要重点解释;比如典、谟类各篇,用辞文雅深奥,需要略微加以解释;再如...
624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蔡仲默说:“将《尚书》中的义理融会贯通,这只是其次。重要的是要从中领会到二帝三王的良苦用心,贯通其中可以贯通的地方,不要强行去贯通其中难以贯通的地方。”先生说:“就这几句话而言,你已经参悟到七八分了。”
625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诗经》之所以被尊为经典,正是由于它向下融合人情事理,向上具备自然天道,而世间的真理无不涵盖。学习《诗经》的人,应该从《周南》《召南》中探求端倪,参照各国之“风”以穷尽变化,用“雅”来端正思想弘大规模,用“颂”中和性情以达到目标,这就是学习...
625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说:“大体而言,读书是先明白文义,然后就只是常常熟读。比如读《诗经》,没有必要刻意去详细解释,只要平和地沉浸其中深入体会就好。”先生因此举出《诗经》中“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这句诗,反复吟咏了好久。又说:“《大雅》中如...
625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诗经》,不能一味地借助《序》的内容去探讨诗句,只需把它当做寻常诗歌不断地吟咏,把意思理解得灵活贯通,也就可以了。大致上说,读书都需要通过不断诵读来了解其中的内涵,更何况《诗经》本身又全在人们反复吟诵上见功夫。
625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程颐先生的《诗传》中阐释义理的地方太多,诗人本来就平和易懂,恐怕不是这样。
625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谢良佐先生说:“读《诗经》必须先了解“风、雅、颂、赋、比、兴”的六义格式,然后通过讽诵获得其中精髓。”这就表明他会读《诗经》。
625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读《诗经》首先要掌握“风、雅、颂、赋、比、兴”这六种基本格式。吕祖谦解读《诗经》太过于取巧,《诗经》最怕如此解读。古人的意思本来就宽容平和,哪里会这么细致拘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