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16 / 3354
622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应该抓住主旨与关键。程颐先生说过:“放平心态,调和气息,放下疑问,圣人的意思就会自然而然地出来。”
622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只需要平心静气地读书,也不可以过于用心思考,否则时间不长就会损伤精神。
622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求学之人思虑不宜过分。如果能虚下心来,感受文意,时时刻刻把玩体会,时间久了自然能悟出文章脉络联结处的内涵和意味。
622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经时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只能先放一放。如果强行去理解,就会出现差错。
623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遇到一时理解不了的地方,暂且放下,不要硬去穿凿附会。
623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文字,要着重看文章的走势和语言的脉络。
623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首先应该从本文的意义上去探寻,其次再结合前人的注解。而现在的人却都脱离文义去寻思求索。
623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一个人读书,宁愿笨拙,也不可取巧;宁可谦卑,也不可高傲。(像吕伯恭的弊病,就在于取巧。)
623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体上说,读书求索,宁愿心思简略也不要过分详细,宁愿心思疏阔也不要过分周密,这样才会有回旋的余地。(详细导致周密,周密导致拘谨。)
623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多次指出诸位学生读书的弊病,态度十分恳切。他说:“潘时举读书非常仔细亲切,也知道从身体力行上下功夫,但就是不从正面解读文本,非要以有失偏颇的思路来考量。这就好比跟人说话一样,不从正面看他,反而要在背地里暗中考查,认为当面说的话皆不足为证...
623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潘时举讲解文章尽管也很有见地,但立论太高,而且有投机取巧之嫌。这些都不是小毛病,必须勇猛努力奋勇前进,摆脱腐旧的老套路才能有所得。”
623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又说:“姑且把心放宽放平,不要随随便便就文字展开议论。”
623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现在谈论经书有四个毛病:经书本来立意卑微,却刻意将它拔高;本来浅显易懂,却穿凿附会让它变得高深;本来与自己生活贴近,却人为推开变得遥远莫及;本来清楚明朗,却故意遮蔽使它变得晦涩难懂。这些都是谈论经书常犯的毛病。
623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必须放宽心态、平心静气地阅读,先读懂全书的基本纲领和道理了,再来仔细研究各个关键部分。好比有人进了一间大房子,才刚踏进第一道门,里面还有很多道门见都没见,就急着谈论房子里的事,这怎么能做得到呢?
624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致上读书,就需弄清上下文之间是什么意思,不可只拘泥于某字。比如扬雄说“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到《易经》中却拿刚来配仁,柔来配义。又如《孟子》里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而在《中庸》又说“成己,仁也;成物,智也”。这些语句必须是放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