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08 / 3354
610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凡是看文字,刚开始看时心思游走不定,对义理的理解也不确定。直到对道理看定之后,才算入门。必须反复体会到烂熟于心,才可以灵活运用,不只是看文字。这就像残酷的官吏执行严刑峻法,没有一点人情,一直要执行到底。如果只是这样随随便便地看完,又有什么滋...
610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我曾经说过,看文字要像法家一样严苛,才能把道理领会到尽头。我也只是下得了苦功。”
610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致上读书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下死功夫。直到悟出道理是自己的,才能停下来。”先生讲这些话来告诫学者,言辞非常严厉。
610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书就像捉贼,要知道案发的地方。一文钱以上的赃物、罪行具体情节,都要细细地勘查出来,不要只捉摸一个大概。就算知道这个人是贼,却不知道他是怎么作案的,也不行。读书要体会到亲切的地步,理解要分辨得清楚明白,这样读书才能使自己真正受益。
611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体上我们读书的毛病,都是过于浮浅急躁。在道理上刚刚有点见解,就自以为说得通。所以有个说法并不困难,而在认识上却日渐浮浅,现在就要痛下决心,严格戒除。
611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探究义理,如果只是说过一遍了事,那就办不成事,必须是常常拿来认真思考道理才能有所收获。道理看过后,要时不时再拿出来思考一遍,下功夫思考后还想不通,就暂时放下,等思路清晰时再拿起来。这样久而久之,理解自然通透。延平先生曾说:“道理必须是白天领...
611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做学问必须不怕麻烦,细心去理解领会,切不可粗心。如果说自己有捷径,那必然是误人的大深坑。还不明白道理的时候,就像东西被重重包在里面,没法一下子见到。必须是今天去掉一层,又见到新的一层;明天去掉一层,又见到新的一层。去掉了皮才能见到里面的...
611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吴伯英讲解书中的内容。先生借机说:“一般人读书,一定要谦虚深入其中,反复体会其中道理。不能只在字面意思上解说。”
611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疑问,接着才慢慢有些疑问,再深入则处处是疑问。过了这个阶段,疑问渐渐消除,最后融会贯通,再无疑问,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又说:“有大的疑问才会有大的收获。”又说:“没有疑问要发现疑问,有了疑问要解决疑问。”
611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关上大门,闭上窗户,隔断了四面的路口,这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啊。
611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所有疑问一并产生,睡觉吃饭全都忘掉,这是才开始豁然开朗而有见地啊。
611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如果有疑问,就先去自己思考,不能指望别人指点。人如果断了依赖别人的心,学习也一定会取得进步。
611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有疑问,必须对相关疑问有清楚的认识以便找机会向人请教,但依然不能不常常拿出来思考,如果能够解决掉,远远胜过问别人而后获得理解。
611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凡是读书,如果考察到彻底明白时,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如果有疑问,就必须多方参考各家的注解详细地看,看到不确定的地方时,这一段在心里终究不安稳,不要轻易放过。
612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必须要下苦功夫,必须要看得仔细。粗心大意性子急,最终办不成事。比如看《论语》,只要将各家注释对比着看,自然能对比出正确的道理出来。如果见识高明,看到一条,就能判断出其中的是非。如果做不到,那就仔细看。这就和审查疑难案件类似,虽然还不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