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407 / 3354
609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潘时举说:“我因为资质鲁钝,所以根本记不住。”先生说:“你只是贪多,所以才记不住。福州的陈晋之非常鲁钝,让他读五十个字,也要读三百遍才能记熟。但他日积月累地读,后来居然成了有身份的大学者。概括起来,只是人能不能忍耐吃苦。求学之人,首先要做人...
609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有人问:“读书探求义理,虽然知道烂熟于心最好,但以往的习惯已经养成了,贪多求快的念头一时之间不能放下。”先生说:“既然你知道以往的习惯不好,那就应该改正。不要拿其他的理由东拉西扯。”
609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荀子说过:‘要反复诵读,以求融会贯通’。可见古人读书,也注重遍数。‘贯’字可解释为‘熟练’,如‘熟练到习惯的程度,自然就懂了’。‘贯’字又可解释为通晓,读得熟了,自然能够通晓。如果不熟,也谈不上更深层次的理解。(解释“熟读”,下面的...
609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凡读书,先要熟读。不要只是思考。口中诵读,则心中安闲,而道理自然会出来。我刚开始学习也这样,没有其他办法。”又说:“把书读得首尾贯通,而后道理自然会出来。”
609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凡是读书,需要坐端正,反复熟读,时间久了大字旁边自然会有小字迸出来,这便是自己的见地。如果自己确实用心了,但体会不出道理,那岂不是圣贤在欺骗我辈吗?现在只是在外面捉摸着解说,这个不叫学习圣人的言论。反复熟读深思体会,道理自然显现。”说完之...
609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有人请教《论语》中的“吾与回言”一章。先生说:“很多紧要的话,圣人都没有说出来。再说《论语精义》里有多少话?《论语集注》能有多少字?我是一个字当百十个字用,你们却把它看得太一般了。圣人的话,本来很明白,不需要解说。只是因为学者看不明白,所以...
609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开始学习首先要看《大学》《论语》与《孟子》。如果能先把《大学》一书读透,读其他书就不会费力了,见到同类的书都很容易理解。”
609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给张洽的书信中说:“过去和朋友交谈,每每怪别人不理解我的意思,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最近才体悟到,很多人读书也罢,听别人讲话也罢,根本不曾用心去记,也不思考体会,以至于有人花了两年时间读《易传》,却连其中要紧的地方还记不住,这虽然可...
609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道:“最近与学者讨论,越发觉得张载先生读书必须背下来的说法,真是读书的捷径。先不论讨论的道理是什么,首先是能借此把心收回来有个归宿,不至于放纵。但是还需要精心专一钻研,把一本书全部理解透彻烂熟于胸,到完全没有不记得的地步时,方才去读另一...
610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道:“书只是要熟读,常常记在心头才有收获。孔子教人,强调的也是‘学而时习之’。如果不去时时温习,那任何人也没有办法。所以孔门弟子编撰《论语》,也把它这个放在第一条,如果能时时温习,将会逐渐明白。即使是非常难理解的,也一定会理解。”
610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必须要能背诵,方才算是精熟。现在所以记不住、讲不出,心里好像记住又未记住,都是不够精通不够纯熟带来的病患。如果懂得书中的意思,又都能记得,那当然很好。如果书中的意思没搞明白,只是能背诵,不久在不知不觉中,也能自然而然地相互触发,明白了这...
610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吴必大的书信中说:“这里也有十几个朋友经常相互讨论学问。此前大多读书不仔细,往往都没有用心去记,所以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含义,时间久了就都忘了。现在少不了从头熟读,如果能一遍遍记得牢固清楚,那么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也已经粗略地掌握...
610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写信说:“这里有十几个朋友,但很少有善于读书的,只能先让他们熟看注解,先从头到尾通读,再慢慢思考其中的含义。读书只需要抓住本来的意思,不要东拉西扯,像这样才能慢慢读出些头绪。不过我也担心这样会把小秀才变成老学究,又办不成什么事。”
610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因而谈到读书用功的难处。诸位觉得大部分书都浅显易懂,不肯用心。我过去曾经下过不少苦功,反复思考其中的道理,就像走在危险的独木桥上,差别只在毫厘间,一脚踩不稳就会跌到桥下,所以非常用心。五十岁以后渐渐觉得心思和精力不足了,虽然看见道理仍然在细...
610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文字,一定要进入到里面用心思考一番。只有理解透彻了,才能脱离开书本。如果只是大略地看过,恐怕终究也离不开书本,自己内心又不能放下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