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93 / 3354
5881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阐述了佛家不懂得阴阳、昼夜、死生、古今是怎样形成的,那怎么能说他们说的形而上者与圣人所说的形而上者相同。
5882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阐述了佛教的学说,如果想透彻研究而后加以选择吸收,那么你还没能研究透它,自身就已经化为佛徒了。只且就它的行事上考察。固然难以只吸取他的存心而不取他的行事,有这样的存心,就会有这样的行事。。所以不如先从行事上断定它与...
5883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人们说的修炼成仙这种事有没有呢,如果说白日飞升之类的事是没有的,如果说居住山林之中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是有的。人的生命就像一炉火,把它放在风中就容易熄灭,放在密室之中就难以熄灭,就是这个道理。圣人不肯做这类事...
5884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外书》卷十二阐述了谢良佐历举佛教之说与儒家相同之处问程颐,程颐说:如此相同的地方虽然多,只是根本与要领不对,一齐全都差了。
5885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正蒙·大心》阐述了佛家不懂天性而臆断胡说,不懂得天理裁成天地万物的功用,反而以小小的人的感官为生成天地的因缘,他们的聪明不能透彻了解天地日月的来处,就谎说天地日月是幻妄,由一身之小蔽塞着而不知天地功用之大,志趣又沉溺于对虚空之大的...
5886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正蒙·大易》阐述了大《易》不谈论有无。谈论有无,是诸子的浅陋。
5887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正蒙·乾称》阐述了能体察人事之序,不能明了事物之情,政事因此被忽视,德行因此被搞乱。异端之说灌满耳朵,在上者没有一个法度以防其伪诈,在下的人没有学问不能考出其弊病。自古以来一切诐辞、淫辞、邪辞、遁辞,一下子全都兴盛起来,全都是出于...
5888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卷记述了朱熹圣贤气象,其中包括《二程遗书》卷二上、《二程遗书》卷五、《二程遗书》卷十五、《二程遗书》卷十七、《二程遗书》卷十八等。
5889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二上阐述了自古没有人这么说,只有孟子分别出来,便可知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周文王之德则近似于尧、舜,大禹之德则近似于汤、武。总之都是圣人。
5890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五阐述了孟子则显露出自己的才气,那也是时势使他如此的呀。孔子的无不覆无不载,高明博厚就如天地;颜回就如和风庆云一样有一种和气祥光;孟子的刚强峻拔直如泰山壁立的山岩气象。观察他们语言的不同风格就可以明白了。孔子之道与天地...
5891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五阐述了曾参传授圣人之学,其德行后来日益上进到不可测量的地步,怎么知道他没有达到圣人的高度。如他说“我只求规规矩矩合礼地死去”,且不要推敲文字,只看他气度极好,他所看到的是大处。后人虽然也有些好的言语,只因为气度卑下...
5892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七阐述了传授圣人的典籍学说是很困难的,如孔子死后才百十年,传授就已经有了偏差。孔子的学说,如果不是子思、孟子的发扬,则几乎要熄灭了。圣人之道何曾熄灭过,只是人们不实行。
5893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八阐述了荀子才识高远,敢为异说,故其过错也较多;扬雄才识短浅,刻意模仿圣贤,故其过错也较少。
5894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阐述了荀子的学说极其偏失驳杂,只一句“性恶”,根本就错了;扬雄虽然少有过错,但他既然不懂得性,还谈论什么道。
5895
知识出处: 近思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出自《二程遗书》卷二十五阐述了董仲舒说:“搞正确什么是义与不义,而不去谋求利益;讲明圣人之道而不计较功效。”这就是董仲舒超过诸子的原因所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