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532 条 1234 / 1703
1849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姚郎堰位骆驼桥北首西大河旧慈镇交界处,俗称堰头王,建有人力绞车过船坝。1959年姚江蓄淡后掘除建交通桥。
1849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贵胜堰位骆驼街前中大河上,贵驷桥刘氏建。始筑借邑港东,清时迁建骆驼桥,启闭闸门与过船堰坝配套。1959年姚江蓄淡后改为交通桥。
1849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大寺堰位大市堰村中大河上,启闭闸门与过船堰坝配套。1922年重修。1959年姚江蓄淡后改建为交通桥。
1849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东冈碶位枫林东冈碶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知县宋继祖始建东冈老碶。碶以上为河,其下为江,灌溉农田1.3万余亩,且能防倭直入。万历间在老碶400步处筑新碶。万历三十一年(1603),鄞令魏成忠增筑新碶为13孔。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
1850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燕山(蟾山)碶位小港长山村。嘉庆十二年(1807)七月,里人徐起南、起达攻山凿岩为基,仿东冈喫式,建碶13丑,旁立小堰,北筑洪水塘10余丈,以固碶身。次年三月竣王,自东冈碶至燕山禊段10余里江道变为内江,两岸斥卤皆成沃土。道光九年(1829...
1850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王公堰位大碶搀头。始记于明嘉靖《定海县志》,旧系土堰,康熙十年(1671)知县王元士改筑石堰,故称王公堰。康熙、雍正年间均曾修葺。50年代坝废。但因岩、泰河水位高低不能沟通,阻水石堰尚在。
1850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泥堰头位陈华铺。宋《宝庆四明志》记称“坉埭堰,处泰河、芦江河间。以泰河地势低于芦江30厘米,故置堰节制”。1974年象头张芦江进水闸建成后废。
1850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器物
始于上虞县百官镇。木质,平底,方头,方艄。船板较厚,适宜过坝,拦子(即船边)较阔,稳性好,宜载客货。外涂桐油红,船头两边饰船眼,装载量大者10.5吨,小者4.5吨。70年代后渐淘汰。
1850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器物
源于奉化。木质,尖头,平底,船板薄,自重轻,船舷当拦子,船稳,宜浅水航行,装载轻泡货,多装山柴、毛竹。黑色,外涂清桐油。大者7吨,小者5吨。70年代后渐淘汰。
1850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器物
俗称道头船。船头较尖,船板厚,前舱不宜装货,主要用于短驳或摆渡。
1850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器物
船型与百官船相似,一般2~3.5吨,适航于小江支流,以农家自用为主,或个体船户代客出租。稍大者江北地区多作航船或装运石料之用。
1850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器物
源出绍兴、上虞。双脚划大浆,双手持短浆,船小而灵活,航行快,载客可乘四五人。
1850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器物
60年代初从慈城船厂购置。1974年起县内自制。形状小如田庄船,大似百官船,有3吨、5吨、10吨、15吨级。3吨多系农用船。发展迅速,已基本取代木质船。
1850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器物
70年代起普遍推广。2.2~3.7千瓦内燃机动力、螺旋挂浆,取代人工摇橹。时速10公里左右。
1851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原名澥浦大桥,位澥浦大街香饼头。唐大和二年(828)建,康熙六年(1667)改今名。1914年重修,时石台石板梁桥长4米,宽5米左右。康熙后浦渐淤。1970年因建路桥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