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532 条 1233 / 1703
1848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清水浦闸位清水浦西侧。设计闸门4孔,每孔净宽6米,总宽24米,闸底为一1米(吴淞标高)。内河最高洪水位3.6米,最低枯水位1米;下游外江最高潮位4.97米,最低潮位0.3米。排涝流量123立方米/秒,采用4台启闭力2×25吨的卷扬机启闭。主...
1848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义成禊位小港镇。嘉庆二十年至道光九年(1815〜1829)乡人胡钧、乐涵建,长10余丈、15孔,耗费一万二千贯。自发起至工成,皆岀于“义"字,故名。I960年改15孔木质插板门为钢税闸门,用螺旋杆机械启闭。1964年7月凿除义成碶闸底鑑。1...
1848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浃水大闸位小浃江尽端,利用笠山与气象台之间有利地形开凿闸基,使闸身屹立基岩上。闸门出水口60米处即甬江主航道。闸门10孔,每孔净径2.5米,闸底高程0米(吴淞标高),排洪流量140立米/秒,担负鄞东南小浃江水系35万亩农田排涝任务。以2台1...
1848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王家洋闸位江南乡王家洋。1978年冬建闸,1979年8月竣工。3孔,孔净径2.5米,钢砼平板闸门,电动启闭。国家补助1.7万元。
1848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下三山大闸位新碶下三山,为改善大碶地区岩、泰河水系洪水排泄而建,1966年11月筹备开工,1968年竣工。14孔,每孔净径2.5米。闸底高程0米(吴淞标高),采用2台10吨电动葫芦行车启闭,1972年改为螺旋杆电动启闭。设计最大排洪流量为2...
1848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算山碶位高塘算山村,乾隆《镇海县志》记称算山浦碶。年久失修,碶底漏水,排泄不畅。1956年重建,拆除原有2孔小碶,凿低岩石碶底,扩大为5孔,每孔净径2.5米,钢杆螺旋启闭,投资2.7万元。疏竣上游从芦山碶至算山碶河道5600米,1957年完...
1848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东碶位新碶街上,原名太和碶,建于清雍正年间。5孔,每孔净径2.2米,闸底标高为吴淞1.14米。光绪九年(1883)七月飓风坍塌,颜汝熊、周遵等禀请修筑。1886年冬全碶倒坏,周家熊、叶振六、顾廉等募集经费重修。1976年2月拆除老东碶、改建...
1848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举子碶位新碶举子山麓,建于1954年。3孔,每孔净径2.5米,碶底高程1.2米(吴淞标高),桥面用块石砌筑拱桥。1964年增建3孔,每孔净径2.5米,钢螺旋启闭。下三山大闸建成后成为内河碶。
1848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岩新碶位新碶凉亭跟,下三山大闸建成后,废除旧有备碶、三眼碶、新碶,1970年新建岩新碶,3孔,中孔通船,净径3米,边孔净径2.5米,用葫芦起吊。1977年冬岩河整治后失去效用。
1849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穿山碶位柴桥穿山。始名通山碶,北宋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任鄞县令时开凿,阔3.6丈,高3丈,称穿山老碶。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里人刘怀瑸、怀瑛建穿山旱碶于老碶左,阔7.8丈。后因涂涨过半,光绪六年(1880)移址山麓凿岩立柱,改...
1849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大湾碶位穿山大湾塘,1976年春兴建,2孔,每孔净径2.5米。国家补助2.4万元。
1849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青龙碶位三山。老硬3孔,解放初期曾修理加固。1964年4月在原碶旁增建新碶1座,3孔,每孔净径2.5米,碶底高程0米(吴淞标高),基础用黄泥垫层调包,钢雖底板,钢螺旋杆启闭。总投资3万元,国家补助1.8万元。
1849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郭巨大禊位郭巨新破头。始有大涂碶建大涂塘上,郭巨大塘围垦后,1969年外移老碶,在西塘角山嘴新建3孔,每孔净径2.5米,闸底高程0.1米(吴淞标高),钢螺旋杆启闭,国家补助2万元。
1849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上阳外三眼碶位上阳道头,1953年建。3孔,每孔净径2.5米,闸基为岩石基础,闸底高,程0.5米(吴淞标高)。1976年木质闸门板改为钢砼平板。国家补助1万元。
1849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黄沙闸位骆驼下河村旧慈镇交界处,宋隐士潘昌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知县何愈重修。闸在解放前已弃,60年代拆除旧闸,新建钢砼拱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