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532 条 1232 / 1703
1846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千亩岙水库位高塘乡算山村千亩岙,集水面积1.9平方公里。设计坝高12米,坝顶高程22米,正常蓄水位9米,蓄水量297万立方米。1958年1月动工,1960年8月坝高3米时,大坝轻度滑动,采反压措施稳定。1972年11月2日大坝培宽加高8米时...
1846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灵峰水库位邬隘乡先锋村。集水面积1.5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高程40米,蓄水量96.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7311亩。 大坝位灵峰寺山下岙口,为粘土心墙坝,坝高21.5米,顶高42.5米,底长210米,顶长288米,面宽2.4米,坝后脚趾设...
1846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瑞岩寺水库位紫石乡岭下上李家,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309.2万立方米,相应水位33.94米高程,正常蓄水位33米高程,相应库容277万立方米。灌溉紫石、柴桥、霞浦3个乡镇面积39964亩。坝后有茶园14...
1846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王家麓水库位紫石乡,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集水面积1.75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18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15.1米,正常蓄水位高14.25米,相应库容100万立方米。灌区与瑞岩寺水库属同一体系,有茶园8.4亩,养淡水鱼260亩。 大坝原为均...
1847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红山水库位三山乡龙潭岙,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集水面积2.8平方公里,总库容160.1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36.16米,正常蓄水高程33米,相应库容12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450亩,暴雨时可拦蓄山洪,减轻稻棉和盐场洪涝灾害。坝后建...
18471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三溪浦水库位鄆县东吴村上游,2公里处,集雨面积51平方公里。1958年秋由鄆县组建工程指挥部,同年9月动工。镇海县长山区按受益田亩共同参加建设,工程于1963年基本告竣。总库容量33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410万立方米。与东钱湖和横溪水库...
18472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亭下水库位奉化县溪口区亭下。水库集雨面积176平方公里,库容总量153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800万立方米。建成后减轻鄞奉平原40万亩农田洪涝威胁,补充下游奉化、鄞县和镇海3县67.4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大坝为砼重力坝,坝高75米。坝后电站...
18473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化子闸又名化纸闸,亦称关潮闸,位长石乡黄杨村安乐寺西首,原址在安乐寺前三江口,宋宝祐间建。其后时有废兴,乾隆、嘉庆时县人戴质明、郑国祯、陈维彪先后捐修。光绪初灵绪乡陈鑑科同子兴熙、绍唐、孙廷饪出资重建。姚江大闸未建时,江北10多万亩农田灌溉...
18474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泗港闸位宁波市洪塘周家村,又称泗港江闸。宋开庆间废。清道光、同治中里人居兆康妻与费泩等先后重修。闸3孔,总宽度9.38米。木质插板闸门,人力启闭。该闸引丈亭后江淡水入内河,灌溉原慈溪县费市、洪塘和镇海县骆驼、庄市等地区。1954年3月由宁波...
18475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澥浦大闸位澥浦镇东首,岚山东南嘴,实际控制流域面积114.7平方公里。设计频率采用20年一遇,过闸流量153立方米/秒。主体工程有排水闸1座、3孔,每孔净宽6米。钢砼叠梁式平面闸门,门顶高程(吴淞标高,下同)4米,闸底板高程0米。上游最高水...
18476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五星闸位湾塘殿跟大小北浃塘和楼家滩塘间,1951年建。2孔,每孔径2.5米。1956年后因外海泥涂淤积升高无法排涝而废。
18477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新泓口闸位湾塘南泓村,1964年利用老塘基新建。2孔,每孔净径2.5米。1974年浙江炼油厂在闸外筑海涂水库,加剧闸外出水浦淤积。1977年将闸外移,仍为2孔,每孔净径3米;闸旁增建电力翻水排涝站1座,装机5台,总容量400千瓦。投资24....
18478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湾塘棉区节制闸1963年建立湾塘棉区后,与稻区交界河道处先后设置节制闸10座。
18479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老碶位前大河右岸,离庙桥250米,建于宋。3孔,中孔宽1.4米,边孔各为1.2米。碶旁有过船堰,土塘时坍时筑,不时拔船,致塘缺低于碶门。1951年在张碶村东南江塘内建新碶,钢砼结构,2孔,用钢螺旋启闭。新挖白龙洋至闸口排水河,长450米。...
18480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 类型: 建筑
东门浦碶闸位城关镇东门外。旧名王家碶,五代置县建城时建。明永乐间为防倭匪登掠塞浦堵闸。光绪二十七年(1901)县人王人〓、王以劳、盛炳纪、陈脩榆、包康年、郑世椿等疏城厢内外河道并开复东门浦以兴水利,设碶3眼,每眼阔1.4丈。在桥拦石镌“第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