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452 / 1355
6766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境内的水道历史、水运工具类型以及独特的水上运输情况。自明清至1959年,境内主要水运线是赤龙河和卫津河,1959年津港运河开通后,成为主要水运河道。水运工具主要有大小船只和冰排,丰水期用人力船,俗称对槽子,结冰期用冰排,形...
6767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清朝乾隆三十六年,通往盐山大道的张道口桥、大寺前桥、大芦北口后桥进行了重修。光绪十六年,卫津河被开挖,并在大任庄村和大芦北口村分别建了一座桥。1949年,天津县人民政府在境内贾庄子、倪黄庄、张道口、芦北口修建了四座桥。从1974...
6768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赤龙河在清康熙十四年已有记载,乾隆年间为泄卫南洼水势,挑挖河道,其中3条过境河流。何家圈引河、双港引河和白塘口引河在境内与赤龙河相重合或相通,后人统称赤龙河,现已为废河,但河迹尚存。卫津河是李鸿章命淮军盛营于清光绪十六年仲春挖掘的...
6769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电信和邮递业务在境内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从1956年开始,电信业经历了从磁石交换机到自动交换机的转变,长途电话也从人工台转变为直拨长途话线。移动电话和传呼机、传真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邮递业则从明代的民间自发设立信局开始,经历了官办...
6770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津南区的电话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开始安装电话。1958年,农村电话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手摇式磁石电话。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话交换机逐渐更新换代,到1991年实现了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至1994年11月20日...
6771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的邮路在明代开始发展,最初是民间设立信局,后来逐渐转向官办邮递。1912年,天津设立了通向各通商口岸的邮局。随着时间推移,投递工具从自行车改为摩托车,邮路不断发展。除了投递邮件,邮务还包括寄信、物、款等业务,客户可以将现金随信...
6772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篇内容介绍了大寺乡的财政和税务情况。在财政方面,介绍了机构设置、财政收支情况,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并详细阐述了公债和国库券的发行情况。在税务方面,介绍了机构设置和税收历史和现状,重点讲述了农业税收和工商税收的征收情况,包括...
6773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内容介绍了大寺乡的财政机构、财政收支、公债和国库券以及财务管理的情况。其中,机构经历了从财粮委员会到公社财务组再到财政所的演变;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下拨的专款和其他款项,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总。
6774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1954年-1986年大寺乡财政机构沿革的情况。
6775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大寺乡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从1986年至1995年,全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为1359.3万元,其中教育经费占最大比例;预算外总收入为133.37万元。在预算内支出方面,行政事业经费和教育经费占比较大,其他部门经费和支农资金也有一定...
6776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大寺乡的机构设置、税收历史和现状,并阐述了税收减免政策。在机构方面,1949年10月各村农会兼管赋税征收,1956年各乡财政委员会兼管税收工作,1963年7月各大队设税收委员,1988年7月建大寺税务所。在税收方面,介绍了农业税收...
6777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提到了不同时期税收征收和管理机构的变化。
6778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介绍了农业税收和工商税收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农业税收方面,清同治十二年规定了地丁税,解放初期开始实行农业税,税率、税种和开征停征时间由中央统一规定。
6779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大寺乡的信用社机构历史和现状,包括不同时期信用社的合并、建立和营业厅下设的信用站。不同时期货币的流通情况,包括清代、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货币。储蓄和信贷的发展情况,包括储蓄种类和信贷种类的增加,以及工商信贷和农业信贷的变...
6780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56年,境内有5个信用社,1958年合并为2个。1969年建立大寺公社信用社,1970年开始下设信用站。1991年5月,大寺信用社迁至外环线17号桥并开始对外营业,原营业厅继续开展存取业务。1995年,大寺信用社共有23名干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