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313 条 445 / 1355
6661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农家肥和化肥在境内的使用历史和发展。解放前,境内主要使用农家肥,包括粪肥、炕坯、炕灰等。50年代开始少量使用饼肥,至70年代末,境内大量积肥,改善了土壤结构,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以来,农家肥施用量逐年减少。
6662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在解放初期,农民主要依靠土办法进行防治,直到1952年开始使用农药。60年代农药种类开始增加,主要有六六六、DDT等。
6663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津南区的水利工程、农田灌溉和水利管理。在水利工程方面,该地区进行了沟渠、河道、涵闸和扬水站的建设和改造。在农田灌溉方面,该地区使用了提水灌溉、污水灌溉和机井灌溉等方法。在水利管理方面,该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并制定了...
6664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津南区的水利工程和农田灌溉历史和现状。1949年该地区有盐碱地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7.5%,之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改土治碱工程,形成了灌排网络,使9800亩盐碱地逐步得到改良。
6665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津南区的灌溉历史和现状。解放前,该地区的农田灌溉主要靠传统工具如泼斗、斗杆、龙骨水车、辘轳等。解放后,先后出现了铁盘齿轮水车、人力手摇水车、柴油机带动分离式抽水机、电力抽水机等现代化的灌溉工具。
6666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津南区大寺公社水利机构在河道、涵闸和泵站管理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包括机构的成立和演变,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成效。
6667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大寺镇在明清时期开始种植水稻,历史悠久。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此垦荒种稻,1949年境内种水稻1198亩。品种从引进陆羽132、水源52等开始,逐渐引进中作321、中单8215等品种。采用薄膜保温育秧,合理密植和追施化肥等栽培方法,...
6668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位于津南区边界,交通便利,境内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沿河两岸先民种稻,随着时间发展,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6669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引进不同水稻品种的历史。从清末开始引进早熟稻种,到1940年开始引进日本和朝鲜的稻种,1957年开始主要种植一些特定品种,并在1968年开始推广杂交品种,1985年开始引进一些新的品种,1988年至今则大量引进了一些更适应本地...
6670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津南区大寺镇的水稻种植历史和现状,包括育秧、栽培等方面。在育秧方面,先后采用了旱育秧、湿润育秧和薄膜保温育秧等方法,并不断改进和优化技术。在栽培方面,通过引进高产水稻品种、推广杂交水稻、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加强中后期管理,使水...
6671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水稻的主要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包括稻瘟病、干尖线虫病等病害和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蝗等虫害。
6672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天津市西青区耕地和粮食作物的历史和现状,包括耕地面积的变化和粮食作物的种类和栽培方式。此外,还介绍了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和蔬菜的品种和种植情况。文章指出,自50年代以来,国家占地、企业占地、住宅及公共设施占地等因素导致该地区的耕地...
6673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40年至1995年间,天津市津南区大寺镇的耕地面积减少了近4万亩。这一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占地、区划调整、企业占地、住宅及公共设施占地和渔业占地等外部因素,以及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养鱼面积的不断扩大等内在因素。
6674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津南区大寺镇的粮食作物种类和栽培方法。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麦类、玉米、高粱、谷子等,其中小麦、玉米、高粱的品种不断得到引进和改良。在栽培方面,不同作物采取了不同的种植方法,包括密植、施肥、浇水等措施,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6675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津南区大寺镇的经济作物种类和种植方法。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包括豆类、麻类、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和药材等,其中豆类种植最为广泛。这些作物在不同的时期和年代种植,种植面积和品种也随着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文章还介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