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2027 / 2343
30391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8年8月,滕县成立了第一炼铁厂和第二炼铁厂,大小炼铁点计106处,大批农村劳动力参加钢铁会战。
3039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8年9月18日,滕县钢铁司令部参谋处下发简报、通知,将所有的炉群都变成钢铁厂,各厂均配备厂长、党支部书记。原来的钢铁厂和机电团炉群分别改为第一、第二钢铁厂。
30393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1月,山东省菏泽专区驻峄县钢铁生产指挥部炼铁厂划归峄县,3月,更名为山东枣庄冶钢埠钢铁厂,厂址在枣庄北安城的野岗埠村。这个厂1958年12月投产,主要设备有28m3高炉4座,13m3高炉16座。
30394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1月,峄县山钢铁厂开始兴建,厂址在十里泉。
30395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9年枣庄地区建起较大的冶铁单位还有:枣庄矿务局机械制造厂,1959年1月开工,有职工150人,所属渴口铁厂、牛角铁厂在1959年生产炼钢生铁3476吨,合格率为40.37%,单位成本每吨358.36元;枣庄联合铁厂,由峄县投资500万...
30396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0年,大炼钢铁发展到高峰。仅枣庄就有13m3高炉10座,8m3高炉4座,各种中小型高炉共32座,总生产能力为18.185万吨,冶炼工人达15756人,群众办“小土炉”、“小洋炉”不计其数。这一年枣庄地区共产生铁7.7629万吨。
30397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1年,大炼钢铁运动急转直下,上半年仅产生铁3211吨,中小型炼铁厂酝酿下马。下半年,峄县钢铁厂首先停产,不久全部下马,正在建设中的生产设施全部停止。
30398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8年7月,枣庄市炼铁厂在十里泉原峰山钢铁厂旧址上开始建厂,基础是峰山钢铁厂留下的一座20m”高炉。1963年3月一号高炉投产。
30399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8年,枣庄矿务局机厂也开始了小规模的生铁冶炼,当年产铁100吨。
30400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0年7月,枣庄市炼铁厂对高炉进行了重新砌筑和检修改造,于7月7日恢复生铁生产。
30401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2年枣庄市炼铁厂一方面坚持一号高炉生产,一方面同胜利油田达成协作协议,由胜利油田负责在市铁厂西岭投资,建一座20m3高炉,投产后,厂方与油田七、三分成。该厂抽出部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二号高炉会战指挥部。
30402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4年10月20日,二号炉建成并点火生产。但文化大革命运动冲击了生产,这年该厂产生铁705吨,吨铁成本高达725元,合格率仅为31%。
30403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5年以前,市铁厂铁矿石主要来源于莱芜、黑旺两地,也少量收购些本地群众采来的含铁量较高的铁矿石。莱芜、黑旺两地路途较远,交通不便,运费昂贵。
30404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5年,枣庄市刘岭铁矿建成并投产,每年向市铁厂供应1.5万吨精矿粉。1975年市铁厂产生铁9310吨。 1977年该厂产生铁1.1392万吨,1979年产生铁1.7480万吨,接近大办钢铁时的1959年枣庄地区全年的生铁产量,生铁合格率...
30405
知识出处: 枣庄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80年,生铁市场饱和,生铁销量大减,市铁厂积压生铁2000吨。9月该厂转产磷肥,并更名为枣庄市磷肥厂,停止了生铁生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