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49 条 446 / 1337
6676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琳井乔木者,乡贡进士朱子弘,礼先世之所植也。朱子弘先世自唐户部尚书光启,古田县令巩,由光州固始入莆,卜居于水南之朱小龟山,厥后散非一处,而琳井则其近地,故亦曰琳井,历今十有九世,世世相承,而跻显宦,其在于唐为最盛。六人世德建学堂三...
6677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谱系之作,其来尚矣,所以系不及序昭穆,照久传远,使来者有考焉,非特为美观而已。朱氏派出高阳名书舜典,在汉则擅应对之能;在唐则播孝友之誉;在三国、六朝、五闰之季,而卓然有以自见代不乏人。矶登唐咸通进士第,调临安尉,历会稽户椽,率族属...
6678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维明万历七年,岁次己卯,六月己未朔越八日壬午,中宪大夫布政司左参政,二十三世孙一龙,谨以牲酌菲仪,致祭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凡有血气者,莫不知此而尊亲也。自谯郡而固始,自固始而兴泉,以地论之,则有二十余里,以代计之,则有二十...
6679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尝谓人自降衷之初,赋予则同,及夫顺受而正,全而归之,无不贵贱,同乎一丘,此是天地间之完人。莆自朱孝子高公始,至宋嘉祐侯默公止,后生接踵百余年间,辟地垒土物成十八墓。周围乔松老干郁郁参天,群鸦争聚,有壹屏兰带环前拱后,人称钟山岩颛气...
6680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迁入莆田第一代到二十代先祖的历史情况。
6681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宋高宗差杨名、丞相陈俊卿、布政使鸣阳、季庐先生等手书的题联。
6682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莆田县传记、兴化县谯门记、兴化府儒学兴造记。
6683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莆田设县的时间自唐代开始,在北宋以前,隶属于泉州府,南宋后,属兴化军管辖。在元代,皇帝颁诏书改兴化军为兴化路,而仍设莆田县,原来只设县尹1人,主簿1人,现在增设县监1人,原来没有县丞,现在省去。官署的基建始于1358年辛卯,工程竣...
6684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兴化县,原为游洋镇,宋太平兴国中改为县,开始时县府设在仙游兴泰里,国朝(元朝)皇庆中迁莆田广业里。居民不多,街市白天关团,这里的居民都认为兴化县地处偏狭赋税偏少,虽然在此设县,而县署却没有修饰。元至正十三年,藏吉公来兴化县任县令的...
6685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兴化府的府学首创于宋代咸平年间,庙宇峙立于其中。至宋绍兴改建,才在左边设孔庙,右边设府学。有宋高宗亶帝卸书明匿,所以起盖了阁搂。今宋高宗的赐书已经亡佚,而楼阁尚存,即就是现在的戟门。已不是当时只有颜回,孟轲才配以孔庙。以颜回,曾参...
6686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记录了木兰谣、木兰陂、岁暮山中即事、绝命词、江口桥、朱维干诗二首等古代诗词。
6687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记录了朱氏人所写的著作说明。
6688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朱氏艺坛的名人传记。
6689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记录了莆田朱氏汇总表、寻根溯源录、轶闻趣事、当代100家大姓排行表等。
6690
知识出处: 莆田朱氏通谱 第二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莆田朱氏石阜、琳井两个世系始祖均于唐未自河南入莆开族繁衍。其后代宗亲因任官、经商、避难、移民外迁,历代都有为数甚众。根据族谱记载,主要流向是向南迁徙往闽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向北迁移到闽东、浙江、江西、南京等地。多年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