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310 / 1011
463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南的尼色日山麓。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根朱巴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为班禅四世以后历世班禅驻钖之地。该寺依山傍水,层楼高耸,金顶碧瓦,巍峨庄严。由班禅公署、大经堂、经学院、佛殿、灵塔殿数十处殿堂和僧房...
463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五当召的全部殿宇均为典型的西藏式建筑,而每座殿宇又是独立建筑,不规则地分布于吉忽伦图山的主峰及两侧山麓,它是逐年增建的,因此它的总体布局没有中轴线的格局,也无山门、正殿、厢房的配置及围墙。但由于工匠们的高超设计,丝毫不觉得支离破碎或重复雷同...
463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各喇嘛寺院在群体布置和空间处理上,大都巧妙地利用了山体地形。如塔尔寺巧妙地利用了莲花山地形,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地分布在两边的山坡和沟壑之间,以大金瓦殿为中心,形成一片气势雄伟的藏汉式建筑群,特别独具匠心的是,建筑师喻周围的山势为八瓣...
463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其二,各喇嘛寺院建筑体现了藏汉结合的特点。比如塔尔寺建筑,既有藏族传统的平顶土木结构,也有汉式建筑中的梁架、斗拱、藻井、硬山、歇山顶等形式,并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体。又如拉卜楞建筑主要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碉房体系、木石结构的特点,同时也吸取了内地...
464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其三,各地喇嘛寺院建筑,充分显示了藏、蒙、汉各族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它是藏、汉建筑结合的成功之作,在我国建筑史上熠熠生辉。
464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宗教建筑,是指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以后的建筑,它包括礼拜寺和陵墓(麻扎)。礼拜寺是穆斯林祈祷的场所。礼拜寺一般由大门、塔楼(也称“帮克楼”)、礼拜殿(冬、夏经堂)和阿訇居室等建筑组成。有些规模大的寺院附有经学院、讲经堂和小礼拜殿等。礼拜寺最...
464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维吾尔寺院、陵墓等建筑群讲究整体布局和建筑形体美,因地而异,设计、施工富于变化,高低错落有序,相互毗连组合得当。这类建筑有拱、穹窿顶或木柱密梁平顶两种结构,但都与塔楼构成了伊斯兰教建筑的外轮廓特点。他们将大拱顶和小亭设计得非常巧妙而得体,表...
464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维吾尔建筑,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遍布新疆各地,尤以南疆地区为最多,同时也最典型。比如阿图什县的伊克沙克礼拜寺、莎车县的莎车大礼拜寺、皮山县的皮山大礼拜寺等。尤其是1993年笔者所考察过的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大礼拜寺、阿巴克霍加麻扎(香妃墓)和疏...
464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中国北方草原画派”,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这样称呼过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画家,直到本世纪80年代初,有人在论及契丹的绘画时才提出“北方草原画派”的提法。①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人或无人这样称呼过,而在于我国古代存在还是不存在草原画派的事实。回答应当是...
464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历来的美术史论家都注意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画派与中原画派的绘画作品是不同的。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里评阎立本的《职贡图》时指出:“异方人物,诡怪之质,自梁魏以来名手不可及也。”这是对唐代北方草原画派的公允之评价。
464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隋唐之际的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父子,他们是于阗人,代表了当时草原画派的最高水平。唐人窦蒙谓其画,“澄思用笔,与中华道殊”。所谓“殊”,就是他们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
464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宣和画谱》对“蕃族画”在内容技巧方面的创作态度,进行了有益的研讨。《宣和画谱·蕃族叙论》谓:“解缦胡之缨,而敛衽魏阙,袖操戈之手,而思禀正。朔梯山航海,稽首称蕃,愿受一廛而为氓,至有遣子弟入学乐,率贡职走而来宾者,则虽异域之远,风声气俗之...
464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卓歇图》是一幅完美的风俗画,它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入地刻画了契丹狩猎归来的场面,集中概括地揭示了北方草原民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作品以特有的民族风格,体现了北方草原画派的特点。《五代名画补遗》将它列为神品,说它“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
464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本文概括了北方草原民族的游牧生活、北方草原画派代代相承、草原画派在题材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马的描绘等。
465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草原猎牧人制作岩画、青铜艺术品、鹿石、石雕人像及早期绘画,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创作对象的三度视觉概念转化为两度的平面表现形式。人们把实现这一转化的表现方法称为“透视法”。“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看透、细心地观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