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306 / 1011
457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鲜卑人的早期艺术,与乌桓艺术有很大一致性,到了它的后期,由于鲜卑居于原匈奴人的地域内,受匈奴艺术和域外艺术的影响较深,在艺术题材和风格上有一定变化。
457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山戎系的青铜艺术,既不同于东胡系,又相异于匈奴系,它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它是具有特定的地域范围、时代界限和具有艺术特色的一种特有艺术。从分布地域讲,山戎青铜艺术,分布于山戎昔日活动的区域内:大致包括今日的河北省北部、北京北部、辽宁省朝阳地区和...
457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匈奴系青铜艺术,产生早、延续时间长,是我国北方系青铜艺术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匈奴系青铜器,是匈奴人及先匈奴的北狄、猃狁、荤粥、楼烦、林胡等部族制作的。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西南、陕西北部、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部分地区。
457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匈奴系的青铜艺术,从制作技术上讲,有浮雕、透雕和圆雕之别,匈奴系和西戎系的青铜制品,其表面锡含量较高,与合金基体之间有明显的分界,多数锡含量大于40%,比一般基体中含锡6%—16%高出许多。表面富锡层的厚度不同,“对取样样品表面富锡层的组织...
458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西戎系和匈奴系青铜饰品,经过镀锡表面处理后,能较好地保持银白色光泽,不易生锈,又比使用银便宜,同时还可以减缓铜制品的进一步腐蚀,有助于延长制品的寿命。这些优点已由发掘出土的较多镀锡制品所证实。古代青铜制品表面镀锡处理的目的,不管当初是否为了...
458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匈奴系青铜器的动物形象,早期(东周)多虎、豹、狼等野生形象,造型生动,野性十足,以野生动物间的撕咬、搏斗和肉食动物对草食动物的吞噬为主要特征。晚期多马、牛、羊、犬、驼等家畜形象,动物的形象是温顺和驯服的,多表现人对动物的役使,动物与动物和人...
458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西戎系青铜艺术。西戎包括緜诸、绲戎、翟?、義渠、大荔、乌氏、朐衍等多种戎人。大约自青铜时代至东周,西戎长期居住于甘肃、宁夏南部和青海省东部一带。但西戎系青铜器,截至目前为止,仅见出土于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和甘肃的庆阳地区。
458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青铜器艺术品,多数出土于游牧民族的墓葬之中。其种类有仪仗用的铜竿头、身饰、服饰、佩物饰、器物饰和明器等。第一类是仪仗用的铜竿头。竿头下有一个圆筒形或方形的铜柲,其上有马、鹿、刺猬、羚羊、虎、狼、鹤、盘羊形圆雕动物形,銎口呈圆形或方形,原来安...
458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匈奴举行祭祀仪式,并不是随便找个场所举办一下了事,而是有一定的时间和场地,因为在匈奴人看来祭祀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前面提到的“单于庭”和“茏城”便是两例,而且是专指由“诸长”所组成的国家级的祭祀仪式。上有好者,下必效之,匈奴普通民众亦必有自己...
458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埋有仪仗头的匈奴墓,死者的身份估计有两种可能:其一,死者生前的身份是巫觋,葬入的仪仗,是死者生前参加祭祀仪式时常用之物,这些仪仗,不仅是死者生前喜爱之物,而且简直可以视作神圣之物,死后将它作为随葬品而埋入墓中,应是情理中的事情;其二,是氏族...
458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匈奴人迷信甚深,这些迷信活动,通常是由巫觋来实现的。比如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投降匈奴后,丁灵王卫律妒忌他得宠,乃串通胡巫陷害贰师,假托已死的“先单于”降言要用贰师作牺牲,血祭胡社。于是单于逮捕贰师,贰师骂曰:“我死,必灭匈奴。”会连续雨雪数月,...
458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已发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冠”有三套。其一,前面已经提到,就是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的胡冠,它的装饰部分由冠顶、冠带两部分组成,全是金制品。冠顶上面是一个半浮雕的狼咬羊图案,浮雕于厚金片锤鍱而成的半球体表面,半球体表面从中间四等份为夹角9...
458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的“胡冠”,仅残留圆雕神兽形金冠顶上的饰物,原来胡冠的形制虽已难测知,但其雄姿犹存。这两顶冠饰都十分讲究,是匈奴首领在特定场合才戴的胡冠上的装饰。冠饰制作精工,在取材上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458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准格尔旗西沟畔4号墓出土的头巾饰。出土时已凌乱,但大体可复原:上部中间,有椭圆形包金贝壳饰,左右排列有云纹金饰片,稍下有圭形包金花边的贝壳饰左右成行排列;下部有三排云纹长条形金饰片,下垂一道道熠熠发光的菱形金属珠。从组成头饰的金饰片上的钉孔...
459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1型1式,即上文提到的既无扣舌又无穿孔的带扣。在我国,此式带扣约出现于春秋时。内蒙古凉城毛庆沟5号春秋晚期的北狄墓,有2件大小一致的虎纹带扣左右对称地摆在死者腹部前面(即腰部),看来原装于腰带会合处两侧,其前部和后部各有圆孔,以便缝在腰带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

0.3618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