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303 / 1011
453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达吾勒帕孜,是一种可随时松紧鼓皮的鼓。其鼓帮是用木头制成的,单面蒙皮革,并附有控制松紧的装置,也是巫师的用具。
453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当哈拉,是一种带响环的手鼓。它是用一段树干凿空或用薄木板弯成圆圈做成鼓帮。一面蒙上皮革,鼓帮上串着很多可以活动的铁片。敲击时,铁片哗哗作响,十分有趣。它与乌孜别克族的多依拉、维吾尔族的达甫、蒙古族的登格尔很相似,原来是巫师作法时的用具。
453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省达吾勒,是一种铜鼓。鼓帮用铜片围成,单面蒙皮。其体积小,十分便于携带。其发声尖利刺耳,常用于狩猎。
453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达布勒,是一种鼓。是用一段枯心的树干,两面蒙皮革而成,其先达布勒造得较小,携带很方便,后来体积增大,种类也不断增多,并安装上皮绳或木质把手,便于搬动。在佳节聚会时,常抡槌擂击以烘托喜庆气氛。古代常作为战鼓,擂鼓助战鼓舞士气。
453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哈萨克族的弹拨乐器,有萨孜、切尔铁尔、东布拉、节特根等。萨孜,长达50—120厘米,是哈萨克族传统娱乐活动找朋友、荡秋千、木偶戏和丢手绢等以及传统对唱中的伴奏乐器。
453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切尔铁尔,长约65—70厘米,因多数为两根弦或三弦,故又有二弦切尔铁尔和三弦切尔铁尔之分。它由整块木头凿成,琴腹蒙皮革为音箱,因其没有琴轸,故也称无品东布拉。弦用马尾丝直接固定。切尔铁尔的调式是通过弦轴去松弦或紧弦,以达到适量的音度。
453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东布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大都是用整块木头凿成的,镶嵌美观,雕镂精工,制作精细。东布拉种类约有十几种之多,多数是两根弦,也有三根弦者。东布拉既可为对唱、吟诗、习俗歌伴奏,也可独奏。东布拉的琴品,有五、七、九个者,也有十三、十四...
453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节特根,或称节特康、节特曼。它是用长方形的整块木头雕刻成的。近一米长。音室呈木盆状,用马尾丝固定七根弦,弦下由七枚畜踝骨当琴码。通过左右移动的琴码夹调节音调的高低。节特根是一种以琴弦多、音量大、音域宽为特点的弹拨乐器。
453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哈萨克民族的拉弦乐器有各种库布孜,全长为60—70厘米。库布孜的两根弦是用马尾丝直接固定于琴上,外形似勺,琴腹下部蒙皮革,用系弦板(复手)固定琴弦。
454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哈萨克族的摇撼乐器有阿萨塔亚克,是握于手中摇撼发声的乐器,全长1.3米,头上雕镂出各种美丽的图案,镶嵌着饰品。这种乐器是巫师引神的乐器,通过发出的音响,造成神秘、恐怖的气氛,使人们相信神的威力无边。
454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哈萨克族还有一种称做尚库布孜的复合演奏乐器。它是由铁制成的一种梨形乐器,上面固定钢弦。演奏者手套手铃,弹拨钢弦,由弦音和铃声合成曲调,优美动听。多由妇女去演奏①。
454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哈萨克语将乐曲称做库依。它是表情达意、互传心声的重要媒介,哈萨克族民间谚语说得好:“乐曲虽然没有说话的喉舌,但有表达语言的声音。”即兴弹唱的歌手,弹出的抑扬顿挫的乐曲,圆浑甜美的歌喉,使听众如痴如醉,沉浸在美的娱悦之中。
454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由各种乐器演奏出的曲子,分别称做斯布孜合曲,东布拉曲、库布孜曲等。这些民间乐曲,道出了哈萨克族人民的心声,反映了生活在大草原的哈萨克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精神面貌。
454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哈萨克族民间乐曲丰富多采,风格各异,或奔放浪漫,或开朗欢快,或流畅洒脱,或节奏分明,韵味浓郁。各种民间乐曲,或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战争史实、爱情故事,或生活习俗、英雄传记、动物故事,从多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对理想的憧憬。比如古典乐曲《...
454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元明清以来,蒙古人在内蒙古和宁夏贺兰山地区长期游牧,他们在游牧的广阔区域制作了许多岩画作品。这批岩画,虽然时代晚、分布零散,但它无论在题材、作风和作画方法上,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地区特色,是构成蒙古草原岩画链中重要的一环,对它进行研究,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