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151条
基础文献
24条
析出资源
4902条
图表
1641条
人物
5246条
机构
3条
事件
2361条
地名
9条
专题
4条
作品
909条
实物
5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榆中县教育志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敦煌文化
话说陇西堂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
永登教育志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
街巷旧事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
兰州解放五十年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302
/
1011
4516
柯尔克孜族的图案内容反映牧民生活的图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反映牧民生活的图案。柯尔克孜族是游牧民族,生活在山地草原上与晴朗的天宇下,他们最常见的情景是山鹰击空和群牲觅食。这些也都反映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上。在花毡的边款和墙围的中部,常以山鹰作为图案的题材,只见雄鹰屹立山巅,翅击长空,气势非凡。牛、羊、...
4517
柯尔克孜族的图案内容反映宗教色彩的图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反映宗教色彩的图案。这类图案主要出现在头饰、发饰、耳环、戒指、手镯等雕塑和镶嵌工艺品中。柯尔克孜族妇女的耳坠,或以阿拉伯建筑式样为主体造型,饰以树叶等,带有鲜明的伊斯兰教特色;或以禅师的禅杖为主要造型,配以莲台、梅花等饰物,带有明显的佛教色...
4518
柯尔克孜族的图案内容反反映民族历史的图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反映民族历史的图案。多以古代兵器为题材,它是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悠久的传统图案。这些古代兵器中,主要有刀、枪、戟、戈等。①多见于花毡的中部以及墙围和挂毯的边沿。这类图案一般都是交叉而有序地排列在一起,造型完整、庄严、大方而明快。以古代兵器为图案...
4519
编织图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编织图案,常见于毛织品,诸如床单、马衣、马褡、口袋上都可见到。图样以方块、长条、三角、菱形为主。古钱纹和“隶”字纹样,仅见于随身背带的毛织小口袋上或马褡上。
4520
剪贴图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剪贴图案以花毡上最多,在布制墙围和枕头上也每每见及。操作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毡块和布块,剪成各种式样的图案,缝制在一整块毡子上或布料上,构成完整绚丽的图画。制作虽嫌简单、粗糙,而线条却粗犷豪放、淳厚大方,不失一种有效的制作图案的方法。
4521
雕刻图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雕刻图案,多见于木器、铁器、首饰和其他用具上,多以动物为题材,小巧玲珑,雕刻精巧细致。
4522
七、新疆、内蒙古的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马佩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马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悠悠岁月中,北方游牧民族养成了“爱马”、“饰马”的传统习俗。马具装配,也从无到有,日臻完备。
4523
辽陈国公主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辽陈国公主墓,墓内随葬马具2套18副,每套9副,有银马络、铁马衔镳、银马缰、银胸带、鎏金铁马镫和鎏金铜马镫、包银木马鞍、彩绘银韂(障泥)、银蹀躞带、银鞧带等。马鞍前后鞒外侧和鞍板前后均镶包贴金银鞍饰和鎏金银鞍饰。在墓道东壁上有彩绘的装备齐全...
4524
马、牛、羊、驼是柯尔克孜族放牧的主要牲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马、牛、羊、驼是柯尔克孜族放牧的主要牲畜,而马是牧民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柯族爱马用马,对马爱护备至。马身上的佩件除了实用之外,其装饰极为精巧华丽,历史至今,形成独特的“马佩饰”(也称马上饰)工艺体系。马佩饰有龙头、鞍、褥、垫、带、衣、叉、披...
4525
金马鞍饰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金马鞍饰件一组计六件,总重量为435.7克,质地全为纯金的。金马鞍前鞒饰件一件,重193.2克,为马鞍前鞒的正面包饰,缘边分布着28个钉眼,其中三个银钉尚存,说明前鞒饰件原是钉在马鞍前鞒上的。通体用锤鍱法锤满了精致的图案。主体图案为八曲海棠...
4526
金马鞍后鞒饰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金马鞍后鞒饰件一件。通高11厘米,最宽16厘米,重31.6 克。是后鞒的背面包饰。周边向里弯曲部分分布着九个钉眼,原是钉在马鞍后鞒上的。边框为两圈栉齿纹,下部增饰莲瓣纹和栉齿纹各一道,正中的主体纹样为锤鍱的忍冬纹。
4527
八、新疆哈萨克族民间乐器与乐曲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广泛分布于新疆西北的哈萨克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它的主要族源是乌孙、康居、奄蔡,后来塞种、匈奴、柔然、突厥等族也先后融入哈萨克族之中,逐渐形成了今天有千万以上人口的大民族。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与乐曲是哈萨克族人民珍贵的文化遗产,绳绳继继,世代...
4528
金马鞍前翅饰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金马鞍前翅饰件二件。为马鞍的两个前翅。重量共为155.7克。鞍翅长32.7厘米,宽10.6厘米。鞍翅周边分布有38个钉眼。鞍翅通体饰以锤鍱的半浮雕图案,周边为四圈栉齿纹,间以莲瓣纹和草叶纹。主体纹样为缠枝牡丹纹。
4529
金马鞍后翅饰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金马鞍后翅饰件二件。形制相同。其中一件已残。重量共为55.2克。一件长19厘米,宽6.7厘米;另一残件长16.7厘米,宽6.7厘米。两个鞍翅的周边残留有12个钉眼和三个银钉。纹饰为锤鍱的两圈栉齿纹,间以莲瓣纹为框,中间为卷草纹。
4530
阿德尔那(独孔笛)的古老乐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还有一种叫做阿德尔那(独孔笛)的古老乐器,长约60——70厘米。它发出的音量较大,民间狩猎时,用它模拟骏马的长嘶、狼的嗥叫、骆驼的悲呼、鸟的啭鸣。由于阿德尔那模拟呦呦的鹿声常能诱捕到猎物,故民间也称它为“鹿笛”。每遇战事,可用它的声音发起冲...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