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94 / 1011
439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乌兰察布岩画中与古突厥字母相似的符号,是由突厥人将其加工改造,进而升华为古突厥字母的。但这并不是说见于岩画的符号都是突厥人创造的,其时代仅限于北朝。实际上,这个过程起始甚早,在突厥的前身丁零、高车、敕勒就业已开始。
439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突厥岩画的艺术特色。乌兰察布草原上的突厥岩画,全是用金属工具的利刃敲凿岩石的自然面而成,凿刻点疏而浅。在作画上仍然采用蒙古草原代代相传的平面造型的方法,在形体塑造上,是平面造型,只有两度空间,即上下和左右,而没有前后这一度空间。在塑造形象时...
439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综观蒙古高原岩画嬗变演化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知道,岩画的发展规律是:由象形性强发展到象形性不强,再发展到无象形性,即由对人及动物的象形描绘过渡到符号系统是这里岩画发展的总规律。
439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回鹘文是采用窣利文(通称“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共约1 9—23个字母(因时代的差异,字母数目有所不同),有字头、字中、字尾之分。初由右向左横写,后直写右行。楷书用于经典,草书用于一般文书。自唐至明(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
440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突厥于公元6世纪游牧于新疆阿尔泰山一带。自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突厥汗国曾作为强大的部落联合体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当其全盛之时,版图东抵兴安岭,西达铁门关。①“东西万余里,控弦四十万”②,被史家称为“震动了整个干燥亚洲大地的突厥”③。当时,...
440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金龙项链长1.28米,重212克,两端均作龙头,龙身用金丝编缀,作绞索式管状空腔,外观颇如鳞片相叠,弯曲如盘蛇。龙头用金片卷成圆管状,形制瘦长,精致巧细。角、目、鼻、耳对称地布于中脊的两侧。龙角是在一根直丝上绕密圈,镶嵌焊接在龙头上。龙眼用...
440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由辽代至清代驻牧于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契丹、党项、女真、汪古、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它们以辽阔无垠的北方草原为艺术创作的园地,将我国北方草原布满锦花。其中最突出的有契丹墓壁画、面具、衣着;党项人的岩画,西夏彩塑,党项人石刻、木雕...
440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辽朝(916—1125年)是以契丹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在建国二百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契丹人在吸收汉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文化艺术,以其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440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辽代契丹贵族风行厚葬之习俗,死者生前骄奢淫逸的生活享受,都想带到阴间世界继续享用。他们营造规模宏大的墓室,身穿华美的葬服,随葬各种弥足珍贵的物品,以羊马作牺牲去祭奠,而且在墓道、天井及墓内壁面上绘制绚丽多姿的壁画。
440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辽代墓葬,约可分为契丹墓和汉人墓两种。契丹人和汉人的墓葬壁画是有所不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契丹人世代游牧于北方草原地带,他们的墓葬壁画有放牧图、穹庐图、狩猎图、山林图、四季山水图和山鹅图等。这些特有的壁画题材,都来源于契丹人祖祖辈辈...
440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辽代契丹人的壁画艺术,是契丹绘画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壁画在艺术上取得很大成就。在布局构图上,善于将壁画主题内容与墓室结构的空间部位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复杂多样的题材内容恰如其分地容放到各自的位置上。壁画的布局严谨,重点突出,将有限的壁...
440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契丹墓壁画,在线条运用上,能针对不同描绘对象,娴熟地运用腕力和笔触,以长短曲折、刚柔并用的手法,达到应物写形的艺术效果。比如对人物的衣纹线条,往往是一笔勾成,没有停顿之处。衣纹多用中锋,行笔用力均匀而轻慢,笔的走向一致,收笔轻快,使衣袖有飘...
440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契丹作为我国北方草原民族,起初“转居荐草之间,去邃古之风犹未远也”①,当时风俗淳朴,礼制未备,衣饰之制遵于实用。契丹建立辽国之后,百官分为北面和南面两大体系,因俗而分治,在服饰制度上,“北班国制,南班汉制,各从其便焉”。②所谓国制,就是指契...
440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头衣就是帽子之类,古时又称元服。契丹的头衣,依制作的头衣质料,约可分做金冠、毡冠、皮冠、纱冠和巾帻诸种。
441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高体鎏金银冠 是辽陈国公主墓驸马萧绍矩所戴的。银质鎏金。冠高31.5厘米,重587克。“冠由16片鎏银片重叠组合,薄银片先分片锤击成型,再用细银丝缀合冠整体。冠前面正中两片,呈云朵形,上下叠压缀合。两侧由下至上叠压三重12片云朵形银片,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