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151条
基础文献
24条
析出资源
4902条
图表
1641条
人物
5246条
机构
3条
事件
2361条
地名
9条
专题
4条
作品
909条
实物
5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街巷旧事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兰州解放五十年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榆中县教育志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
敦煌文化
话说陇西堂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永登教育志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
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93
/
1011
4381
日土岩画的内容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日土岩画的内容,在颇大程度上讲,反映了佛教传入前西藏原来盛行的原始宗教本教的观念和有关活动。本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本教经典《十万龙经》记载,念神是本教主要崇拜的神,包括天地间的太阳念、月念、星念、云念、虹念、风念、地念、雪念、山念、海念、崖...
4382
日土岩画的作者族属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日土岩画的作者族属,无疑是藏系民族的作品,无论从地望还是时代去考察都可以看出这个结论。阿里地区,在吐蕃吞并之前,有太平和羊同两个部族驻牧在这里。羊同又称象雄、香雄或襄绒。
4383
曼德拉山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曼德拉山,位于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所在地西南14公里,它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孤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远远望去,曼德拉山并没有什么奇异地方,可是当走近审视,那座山就不同凡响了。无论山上山下到处刻满了形形色色的岩画。这座3×5公里的小山,...
4384
曼德拉山的吐蕃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曼德拉山的吐蕃岩画,无论就题材内容还是艺术风格方面,都与新疆克孜尔洞窟内吐蕃人的刻画岩画和西藏纳木错扎西半岛东岛和西岛洞穴岩壁画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这在前面,已略有论及。再如纳木错扎西岛岩画中的人物,身材粗短,衣装为宽松式长袍,类似形象可见...
4385
四、内蒙古的突厥和回鹘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唐至五代,甚至更早一些时候,突厥和回鹘(或回纥)等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在蒙古草原驻牧,因此在内蒙古草原到处可以发现突厥和回鹘遗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和阴山等地的突厥岩画。
4386
突厥三花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见于叶尼塞河畔、希什金诺等地马形岩画中的三花马,更是识别乌兰察布突厥马形岩画的又一根据。突厥三花马,在蒙古草原上广泛流行过,并在唐代初年传入内地。唐昭陵六骏之一的“特勤骠”便是一匹三花马,它是突厥某特勤所赠的骠马。乌兰察布岩画中,有骑着三花...
4387
山羊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山羊岩画。这是最常见的题材。在乌兰察布突厥岩画中居于首要地位,数量最多而有风趣。有单独山羊画面,也有包括山羊在内的多图形画面。岩画中的山羊形象,与上述蒙古乌兰哈达突厥岩画中的山羊形和俄罗斯东阿尔泰尤斯提德1号突厥“围墙”出土的银器底部记号状...
4388
马形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马形岩画。从数量上讲,它仅次于山羊岩画,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图形组成复杂的画面。马的形象非常简括,大多数前后腿不封口,或呈静立之形,或作奔驰之态。其中有一种马形,作怀孕之态:背上低凹,腹隆凸。特别有趣的是三花马形象,将颈上的鬃毛剪作三辫,高高耸...
4389
鹿形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鹿形岩画。数量不多,但风格别致。腿一般较短,但犄角长而华丽,呈枝杈状或梳状。
4390
骑者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骑者岩画。仅在百灵庙东北部沙痕地区发现过一幅,马背上的骑者,仅具嘴和双目,手持缰绳,骑三花马,前后腿不封口,整个身躯如上下相叠的两个“〓”形。是典型中世纪岩画动物形象。
4391
蹄印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蹄印岩画。数量甚多,或零星地散刻于各地,或与其他图形刻在一块,构成多图形的画面,呈〓、〓、〓等形。
4392
骆驼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骆驼岩画。大都单个散刻于各地,也有三三两两相随而站者。驼的姿态,颇如叶尼塞河畔有突厥文的那幅著名突厥岩画上的骆驼形象:双峰高耸如山,作昂首远眺状,整个体形给人以稳重浑厚之感,前后腿具有中世纪动物岩画的典型特征——两腿间不封口。
4393
狩猎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狩猎岩画。画面通常由猎人、猎具和猎取对象组成,只要猎人轻轻动一下弓弦,飞箭立刻便可将欲猎的野兽击中,强烈地描绘了猎人的良好愿望。
4394
投矛和二齿叉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投矛和二齿叉岩画。仅有一幅。二齿叉有銎,可以纳柄。与此类似的二齿叉,在蒙古伊赫—阿雷克山崖上也见到过,为一突厥式的三齿叉状符号图形①。
4395
符号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符号岩画。是乌兰察布岩画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种类繁多的一种题材。它最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因此,它的出现往往是判断为突厥岩画的依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