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
兰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兰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5151条
基础文献
24条
析出资源
4902条
图表
1641条
人物
5246条
机构
3条
事件
2361条
地名
9条
专题
4条
作品
909条
实物
52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榆中县教育志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七...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
话说陇西堂
敦煌文化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永登教育志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
街巷旧事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
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
兰州解放五十年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90
/
1011
4336
鹿被蒙古民族视作善良的动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鹿被蒙古民族视作善良的动物,是吉利的预兆。蒙古西北部的达尔哈特部和巴尔扈特部,我国内蒙古的察哈尔部和科尔沁部的萨满师,直到不久前,还在法衣上刺绣鹿形。蒙古喇嘛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戴的帽子和萨满铃鼓上都悬挂鹿角。达尔哈特人还用鹿皮缝制节日服装。...
4337
十三、内蒙古、宁夏的匈奴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匈奴民族是爱美的民族,在创造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的同时, 或更早也创造了辉煌璀璨的岩画艺术。这些岩画艺术瑰宝,虽然经历了历史风雨的侵蚀,有些岩画失去了当年的风采,但多数画面, 依然闪烁着旺盛的生命力,向今人昭示着昔日的艺术风貌。
4338
匈奴岩画都以动物为题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匈奴岩画大都以动物为题材,尤以野兽形象居多,其中的虎岩画,既反映了匈奴族在山地、草原经常同虎豹斗争的生活现实,又表现出匈奴敢于降伏猛虎的坚强民族性格和心理基质。
4339
十四、新疆车师彩陶器纹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车师,古西域国名,又名姑师。车师部族是构成后世维吾尔族的族源之一。约在初元元年(前48年),汉分其地为车师前后两部等,后来皆属西域都护。车师前部治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县西交河故城遗址)。后部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的破城子)。汉设戊己校...
4340
车师的活动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车师的活动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古文献的记载十分简略,只是考古发现,为探索车师有声有色的历史提供了一线光明。新疆的文物考古学家,先后在吐鲁番艾丁湖等地、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鱼儿沟、鄯善县苏巴什,哈密县的哈拉墩和焉不拉村以及天山以北的巴里坤等地的遗址...
4341
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鱼儿沟出土的陶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鱼儿沟出土的陶器,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均手制。器形有盆、钵、罐、壶、小杯等,后期见陶豆。陶罐的特点为小口、鼓腹、圜底或小平底,单耳或双耳,以单耳居多,有的单耳自口沿直至腹下,具有特点。壶口微侈,高颈鼓腹,小平底。杯分筒形、小口...
4342
新疆鄯善县苏巴什古墓出土有单耳彩陶钵1件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新疆鄯善县苏巴什古墓,出土有单耳彩陶钵1件,外表饰红色陶衣,绘变体三角纹。②还有彩陶壶和单耳彩陶碗。其中彩陶壶,外饰一层灰白色陶衣,绘黑色彩。口沿内部绘锯齿纹,外部绘菱形方格纹,腹部绘涡纹。单耳彩陶碗,内外饰红色陶衣,外表口沿部位绘黑彩垂幛...
4343
十五、新疆塞族生殖崇拜岩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居住在新疆西部地区的塞族,不仅发展了畜牧业,而且还创造了在当时世界堪称先进的文化艺术。遗留至今最突出的艺术作品是考古学界和岩画学界一致认定的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的生殖崇拜岩画。
4344
岩刻画雕凿在侏罗纪顶部喀拉扎组的砂砾岩上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岩刻画雕凿在侏罗纪顶部喀拉扎组的砂砾岩上,岩画基本平整,东西长约14米,上下高9米,画面面积达120余平方米。在此范围内,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布满了大大小小身姿各异的人物形象。最底部的刻像,距现在地面多在2.5米以上,最上部的刻像,距今地面...
4345
十六、新疆塞族的金器艺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汉代以前,新疆一些地区,据历史文献记载,有过塞族(或称塞种,塞克族)活动的记录。①公元前2世纪以前本分布于今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前2世纪前期因大月氏人西迁,侵入其地,塞族分散,一部分南下征服罽宾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乌...
4346
阿拉沟出土的塞文物虎纹圆金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虎纹圆金牌八块。图案为一老虎形象:虎头微昂,前腿举至颌下,躯体卷曲成半圆,后腿翘起,通体构成圆形。虎头向左或向右。模压成形。原来似附于木质或皮质物品上③。此类金牌,据从伊朗归来者称:在伊朗曾见到同样文物,也被认为是塞族的文化遗物④。
4347
阿拉沟出土的塞文物狮形金箔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狮形金箔饰狮作跃起之态,张嘴扬鬣,前腿后收起跳,后腿作扬起状,尾卷曲,尾毛成球状。
4348
阿拉沟出土的塞文物虎纹金箔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虎纹金箔带作两虎相向踞伏的形象,用金箔捶压而成,虎口微张,前腿平伸,后腿翘起,尾卷曲,两端各有一小孔。共出土四件,其中一件长26.5厘米。
4349
阿拉沟出土的塞文物兽面金饰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兽面金饰片样式各不相同,或近于圆形,中心有圆孔,兽面图案特征为大耳,小眼,大鼻。另一种中鼓、两端尖细,是在金箔上捶压出兽面图案。
4350
阿拉沟出土的塞文物六角形金花饰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六角形金花饰片系模压花形图案,轻薄如纸,其内侧见铜锈,看来原来是贴于铜器之上的。此外,还有菱形花金饰片,似作为衣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