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88 / 1011
430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地毯是一种用于地面装饰的手工编织物。中国地毯素以高超的艺术和精细的做工而享誉海内外。地毯织造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地毯被称为“毛席”、“地衣”。它最早出现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中,当时的地毯是用以防潮御寒的生活必需品。 1959年...
430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毯在且末县扎洪鲁克古墓出土一块,是用白色粗羊毛织成的,经纬密度各3根/厘米,一上二下右斜纹组织,幅边回纬,经边一端回卷。背面缝缀有赭色毡片。类似毛毯在且末县也采到过, 比如1987年且末县文管所采得一块,是用绛红色粗羊毛织成,系一上二下左...
430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扎洪鲁克墓中出土的印花毛布,为小男孩的裹尸布。系羊毛织,赭色,地织桔红色横条,横条上饰以黄色圆圈,似为镂版印染。 织造工艺较复杂,先以赭色线平纹织,经纬密度12根/厘米,平纹较疏松,有砂眼。约五厘米宽后,经线不变,纬线改为桔红色,加密为22...
430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绘花毛布置于婴儿身下。羊毛织,布为平纹组织,线较粗,经密为10根/厘米,纬密为9根/厘米,黄地,绘红色涡漩纹图案,花朵以涡纹表示,用水波纹连接,空间填以不规则形以示花叶。
431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布似为衣衫残片,织后染作红色,二上一下右斜纹组织, 经密约22根/厘米,纬密约18根/厘米。通经回纬,幅边整齐。结构紧匀。
431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丝织物残片系平纹组织,经纬密度各60根/厘米,白色泛黄,似有若隐若现的淡墨迹,是文字还是图像难以遽断。织物薄而脆,似绸类织品。
431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编物系由羊毛线编织的斜纹带拼缀而成。带宽约0.9— 1.2厘米,以红、黄、花为序排列。红、黄为素色带,花带为半紫半赭色地起白、草绿色尖叶辫花纹。叶纹凹处有乳突状皱起,似为花骨朵,以白线饰以经络。制作工艺较复杂,或用于其他织物的装饰,或为褥...
431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编垫子用赭色粗羊毛编织成带子,再盘曲缝缀成圆形,状如盘蛇。从使用磨蚀的痕迹看,似是食具垫子。
4314
毛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罽用羊毛织造,双幅缝缀在一起,单幅净宽约34.05厘米.通经回纬,一上二下右斜纹组织。分酱色与红色两部分连织,两色交界处有8厘米宽的图案,为酱地绳织红、蓝、黄三色变形水波纹图案,线条匀称。
4315
毛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布有平纹毛布和斜纹毛布二类。平纹毛布又可分为粗、 细、经向起凸棱三种。平纹粗毛布,以M7:12-1为例,平纹,一上一下,经线8根/厘米,纬线14根/厘米。经线捻度大于纬线捻度。 纱线为匹染,没有染透。平纹细毛布,有白色和咖啡色两种。以 M...
431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斜纹毛布可分为纬面斜纹和经面斜纹二种。纬面缓斜纹,斜纹与纬线夹角为33。。二上二下,经线14根/厘米,纬线22根/厘米。经线黑色,纬线黄色。经线直径、捻度均大于纬线。经面急斜纹,斜纹与经线夹甬为60°。二上二下,经线17根/厘米,纬线28 ...
431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发套和发罩发套系黑色毛质,出土时套于发上。网状呈长筒形,下部渐细。将头发梳成辫后装入里面,与后世网幘有异。由颈后发际处向上为网状发罩,系用绞三支纱合成一股的细绳织成,其结构与发套略有差别。
431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织带匹染而成,呈红色,并二支纱为一股,计20股编织而成。
4319
毛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毛毡有黑毡和白毡两种,出于7号墓尸床之上。此外还有羊皮褥子和方形皮袋。
432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地毯是我国北方草原环境的产物,是由防寒御潮的需要而发明的。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和北方草原,刺激了地毯的发展,那种用杂色羊毛织成的拜佛垫,逐渐流传到我国草原地带,发展成为地毯工业。具有传统民族特色和古老艺术风格的“阿拉善路”和“包头路”地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