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80 / 1011
418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战国时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统称为胡,其中主要为“楼烦”和 “林胡”,先秦时,这两族与鬼方、佥允等族同时岀现于商周以北。 《伊尹朝献商书》载:楼烦居商正北。《逸周书》也称:楼烦向周贡“星拖”(玉饰旌旗)。《史记•匈奴列传》载:“而晋北有林胡、...
418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东胡之名始见于春秋,《史记•匈奴列传》载:“当是之时,秦、 晋为疆国, 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春秋后期,由于齐桓公破山戎,山戎衰败,山戎故地部分为燕所有,部分则归东胡所有。东胡南界当达到了今大凌河流域。此后,燕将秦开破...
418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东胡的青铜艺术品,虽以动物纹饰为主,但并不限于动物,还有联珠形饰和方形带扣上十分抽象的纹饰。方形带扣尚钉缀于宽革带上,主体纹饰为叶状几何纹,周边饰“方块纹”。鸟禽类纹样,是东胡动物纹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但比较重复雷同,约有鸭纹、天鹅、野鸭、鹰...
418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鲜卑一名最早见于周初。《国语•晋语八》载:“昔成王盟诸侯於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注“鲜卑东夷国”。《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谓:“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 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集解惠栋曰:“应奉云:秦筑长城,...
419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母子羊饰牌上方以突岀位置铸制一伫立、翘尾、长角的母山羊,作远眺状,腹下一只幼羊作回盼之态,造型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419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三鹿纹带扣三只鹿在一矩形框内,皆作回首状。鹿形较抽 象,角用众多的圆圈表示,腿呈柱形。
419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动物纹带扣扭曲多变的动物纹在一矩形框内,由于过分抽象化和简约化,究竟有几个动物,是何种动物也难以辨别,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几个动物组成的。
419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双鹿纹带扣两鹿相对伫立,嘴作接吻状,鹿角抽象成散点。
419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几何形饰牌三件。其一,略呈梯形,中间用线隔成一个个菱形,周边有外凸的系孔。
419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野猪纹金圆饰牌作弧面圆饼状,圆面上锤凸一个野猪形,猪 作立式信步状,俯首曲背,小耳,鬃毛呈扇面形。在野猪纹外侧有一 圈旋纹,其外饰一周角纹边饰。
419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云纹饰牌平面呈马蹄形,在靠近圆头处,作弧形穿带孔,通体饰双勾曲线缭绕凸云纹,双线之间布满麻点纹。若将圆头向下, 方头向上,则似一个张着大嘴的兽面纹,穿带的弧形孔像一张齟咧的大嘴,额上生有四个角。
419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神兽纹带扣二件。平面呈长蹄形。其中一件圆头在右,方底在左;另一件方向与此相反。主体纹饰皆作凸纹神兽,雕刻都比较精细。以前一件为例,神兽头呈猫头或豹头形,眉额隆凸,双眼内凹,宽鼻,张嘴,上唇作髭,翘贴于两颊,下额圆润,额部有兽毛,额角呈猫耳状...
419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金马饰牌马作偃卧安息之态,耳部及背部各系一索形物,原来可能系于身上或腰带上。
419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双马形金牌饰 已残。两马作连体形,前后有首。这种式样, 是图画动物交配的一种表现形式。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出土有双兽形陶饰和一件骨匕柄上雕刻有两组双头凤纹,其形状 皆与这件双马形金牌饰类似。《山海经•大荒西经》谓:“有兽,左右 有...
420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兽形金牌饰二件。其一,下部已残,形象十分抽象,似是卷尾的兽形。其二,与其一类似,似卷尾的食肉兽,下端有锋利的四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