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73 / 1011
408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许多现象都反映出青铜鍑是炊器,用以煮食物,这从铜鍑的腹底和圈足上残留有烟炱可以证明。但是,这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使用的,是作为一般家庭使用,还是在其它场合中使用,对此均需要作一点分析。
408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青铜鍑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北方草原游牧居民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河北⑤、山西⑥、陕西⑦和黑龙江⑧等地,流行时间自西周末始,一直延至北魏。
408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斯基泰人最早见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等人的著作中,或译作斯奇提亚人和西徐亚人。斯基泰考古文化一般指黑海北岸发现的早期铁器时代考古文化(公元前7—公元3世纪),斯基泰人大部分从事游牧,饲养马、牛、羊、狗等。
408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斯基泰青铜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A类为铸像铜複,即在铜鍑口沿立动物铸像,少者一、二个,多者达六个,以羊为主。另外,在器物腹部饰以曲折纹、菱格纹,以及同心圆等。有的青铜鍑并以动物铸像作器耳。В类为非动物铸像铜鍑,器物的耳上饰以突钉状铸饰,腹...
408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萨尔马特人也见于希罗多德等人的著作,其早期时称作萨夫罗马泰,后来改称此名。萨尔马特青铜鍑的分布与斯基泰青铜鍑相近,主要在伏尔加河、顿河和库班河流域草原上。大多数青铜鍑都存在埋葬组合,也有零星收集的。萨尔马特青铜鍑流行的时间为公元前3—公元3...
408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为半球形腹,两端内收。器口肩部显岀短颈,高圈足底座,铸动物耳(山羊、鹿、狗等),有一些带附耳,纹饰主要是绳纹。
408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为椭圆形或半圆形腹,圈足呈漏斗状,立状环耳。耳上一般带三个乳钉形装饰,也有附耳和绳纹装饰。
408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无圈足鍑。腹部呈卵圆形,尖锥状底。一般器耳上有三个乳钉形的装饰,腹部环一道绳纹,有的铜鍑上还发现了印记符号,也带有附耳。
408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萨尔马特青铜鍑存在大小之别,大的高有60—40厘米,小的腹高仅十几厘米。时间上A、B类要早一些,C类比较晩,可能是公元2—3世纪的遗物。
409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斯基泰和萨尔马特青铜鍑与南西伯利亚式青铜鍑相比较,前者为立耳,或为肩口耳,立耳处于口沿上;后者的耳贴附于器壁及口沿部,为环形耳。从时间上考虑,两者年代上相近。互相之间很难找岀继承关系。如果将斯基泰、萨尔马特青铜鍑与鄂尔多斯式青铜馒相比较,也...
409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塞人,西史称塞克,汉文史料称塞种。塞人青铜鍑主要发现于七河流域。时间为公元前5—3世纪。塞人青铜鍑特点比较明显,耳为肩横耳,呈半圆形,一般是对称的两个,有的附两个竖耳。腹部大都呈圆形球状,圈足有的呈喇叭状,也有的圈足体呈渐宽形式,至底口明显...
409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直至本世纪80年代,新疆地区才陆续公布了一些青铜鍑的资料,而发现的时间则比较早。经初步统计,现知的铜鍑不会少于20件。目前,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三件铜鍑,地点分别为富蕴县沙尔布拉克、哈巴河县铁热克提和塔勒恰特。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兰州湾...
409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新疆青铜鍑的年代及族属分析,以其四个类型分别作一讨论。
409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I型青铜鍑,特点明显。不易与其它各类型相混。最初将它的年代确定在相当于战国,后来又定在公元前5—1世纪。相似的器物曾发现于南乌拉尔及德涅斯特河、多瑙河以及法国、波兰等地。
409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 类型: 正文
从器形上来看,ⅡA型是由ⅡB型发展而来的,所以,ⅡB型要早于ⅡА型。ⅡB型很明显是塞人青铜復,主要分布于七河流域,新疆现已发现了这样的铜鍑,这无疑扩大了塞人文化的分布范围。据一些史料记载,塞人于公元前7世纪末叶已出现在伊犁河一带,大致是公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