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636 / 976
952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2年7月,白石崖寺、牙路寺、康木车红教寺先后开放。
952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3年8月20日,开始在县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952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3年12月,甘肃省确定卓尼为半农半牧县。
952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4年1月,木耳、纳浪等乡猩红热疫病流行,发病139人,死亡32人。
953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4年12月7日,麻(路)尼(巴)公路竣工通车,全长26.7公里。
953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4年12月,城关、大族等乡麻疹蔓延,发病653人,死亡35人。
953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5年9月1日,根据省委批示,沙冒乡并入完冒乡,杓哇乡并入康多乡,拉扎乡并入洮砚乡。
953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5年10月9日,尼巴乡尼巴公社其合牧场发生反革命凶杀事件,社教干部方全义、李生华、杨景、王玉山4人遇难,卢士俊重伤。凶手外逃。次年1月9日,杀害干部的3匪于立珠沟落网,2人当场被击毙,1人捕获。
953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5年12月,大力村的54名基干民兵中,有6对夫妻民兵,3户全家民兵,武艺精湛,受到上级奖励。
953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6年4月1日,多坝乡并入木耳乡,乡址设多坝;那子卡乡并入阿子滩乡,乡址设古战川。
953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6年6月,卓尼数名小学教师创办的“砂砾社”诗刊被迫停刊。并在卓尼县展开了揭发“砂砾社罪恶”的运动,创办人员受到打击和批判。以此拉开了 “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卓尼的序幕。
953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6年12月,以中小学教师为主成立了“红十二团”。在此基础上县级机关亦相继成立了“造反总部”、“捍卫总部”两个主要群众组织,简称“造总”、“捍总”。
953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7年2月,以军方为主吸收党政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成立县生产领导班子和生产办公室,接管了县委、县人委的工作。
953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7年4月,建立了 “三结合"的“卓尼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954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7年6月9日,卓尼中学部分师生夺权,成立了 “六•九总司”群众造反组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